第三卷 丹凤翔 第十一章 宫阙山陵崩(第5/7页)

种种新政,不一而足。

洪熙帝推行的新政,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外边,阿鲁台闻成祖死,遣使臣带了贡马进献,表示臣服新帝。他已经被永乐帝打得望风而逃,伤了元气,正好借新帝登基,缓和彼此的关系。

九月十日,永乐帝被奠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长陵。百余年后,嘉靖十七年(1538)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成祖。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洪熙帝册封嫡妻张氏为皇后,良娣郭氏为贵妃,李氏为顺妃,英国公张辅之女为敬妃,王良媛为淑妃,赵良媛为年妃……

立皇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册封胡氏为太子妃,育有一女的孙氏和怀有身孕的何氏为太子良娣,其余众人,均有进阶。

封第二子朱瞻埈为郑王,第三子朱瞻墉为越王,第五子朱瞻墡为襄王,第六子朱瞻堈为荆王,第七子朱瞻墺为淮王,第八子朱瞻垲为滕王,第九子朱瞻垍为梁王,第十子朱瞻埏为卫王。

在永乐十九年因病身故的庶四子朱瞻垠,虽在永乐二十年被永乐帝追封静乐王,谥号庄献,这一次也索性追封了蕲王,谥号献。

封大女为嘉兴公主,二女庆都公主,三女清河公主,早殇的四、五、六女追封为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和德庆公主,李贤妃生的七女,封为真定公主。

三更时分,万籁俱寂,浓云密布在天空,月影暗淡,宝镂金环映暗月,彩云易散琉璃脆,朱红色的宫墙深处,未央宫灯火仍未熄。

陈丽妃看着立在她身边的未央宫管事姑姑益宁:“藿医女所说的话,你都记住了?”

穿着宫女装束的益宁极其慎重地点了点头:“奴婢都记在心里了,娘娘只管放心去吧。”

陈丽妃眸中一动,唇畔微微浮现出一抹笑容来:“本宫可是将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你了,半点差池,本宫就真会为先帝殉葬,到了这会儿,放不放心,也就全看姑姑你的了。”

益宁自是再三点头:“奴婢这儿绝无差错,宫外也依娘娘所说,全都打点好了,只等下葬之时,就用那殉葬的小宫女顶了人头,将娘娘偷运出去。侯爷见了您,还不知怎么高兴呢。只是,藿医女这药方,真能昏睡七日,如同死去一般吗?先前,咱们虽然拿了猫狗做试验,也让若晓试过,但临到这跟前,奴婢心里还是惶惶不安。”

陈丽妃叹了口气,眉宇间却仍然有着渴望生机的喜意:“到了这一步,成或不成,总得一试。若是成了,算本宫命不该绝,若是不成,也只能说是本宫阳寿已尽,不该再活下去。本来藿医女都说,找不到那味药,本宫已经绝望,却不想,清扬偶然提起,她的好姐妹那儿有只翡翠琉璃杯,一杯开杯,两杯昏睡,三杯能醉死。找来一试,竟然杯子就是藿医女所说的那味药材所制,这岂不是天意?”

益宁想起那杯色如春晓,盈盈水波碧绿可喜,望之如烟如雾,拿着寒凉浸骨的翡翠琉璃杯,心里略定:“不错,就像娘娘之前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孙贵嫔可不就是娘娘的福音,先是因为她,娘娘机缘巧合认得了藿医女,这回又因为她,娘娘得了那良药。听说等先帝龙驭入陵之后,皇太孙受封太子,她就会被封为太子良娣,显见是个有福之人。”

陈丽妃点了点头:“可不就是如此,可惜本宫这一走,也帮不了她什么了,只我陈氏一族,在朝中为官之人众多,以后,再请父亲让他们助她一助吧,在这深宫里头,若没有朝廷里的勋贵们帮衬着,到底是无根的花、飘零的浮萍,有点风吹草动就打落了去。”

说到此,益宁愤愤不平:“本来以侯爷的身位,这次又有护送龙驭之功,皇上原是要勋旧特恩免了您殉葬的,却被那郭氏吹了枕头风,说什么您是先皇这些年最宠爱的妃子,若您不追先皇于地下,只怕先皇日夜惦记。也不知她是何缘故,对娘娘如此忌恨?”

此时,郭丹宜尚未正式受册封,益宁不愿称她贵妃,所以就含糊以郭氏称之。

陈丽妃看了益宁一眼:“你这七情上面的习惯要改一改,在本宫这里无妨,若是本宫去了,谁还能如此护你?那郭丹宜会有如此之举,无外乎是父亲与他家里的父兄有朝野之争,她若不除了本宫,本宫就是这永乐朝留下的唯一的太妃,有什么事,就是皇上也要听劝一二,岂不是在她头上压了块大石?皇上分赏了那么些个功臣,却迟迟不立皇后,不立太子,只怕与她也脱不了干系,好在,晗儿心里是个有数的,她再怎么闹腾,皇后也轮不到她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