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鸾凤和 第六章 菖蒲作端午(第6/6页)

这是孙清扬幼年时都没有过的待遇。

“那天发生的事情,为娘听说后,真后悔当初没有强把你带走,要是不把你嫁给皇太孙,就不会有这么些事了。不,当初为娘就不该同意你父亲让彭城伯夫人带你进宫。”

从前女儿在身边时,董氏还能按着自己所思所想,为把女儿锻炼得坚强、冷静,感情上一向表现得克制、冷淡。这些年聚少离多,每每见面,总觉得对女儿千依百顺都不够,早把自己那些个望儿女成材的想法丢得干净,一家人能够守在一起,成了她最大的愿望,最直接的快乐。

孙清扬笑嘻嘻地安慰她:“娘,您不是说了吗,吉人自有天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您看谁家的嫔妾有这规格?要不是那天的事情,殿下和我也不会到家里来送节礼,咱们还见不着呢,可见这古人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点儿也不假,你女儿是个有福的人,您就不用担心啦。”

董氏叹口气,她也就是那么想罢了,皇亲贵族看上的人、物,要是不给,就要遭受灭顶之灾,官家当真是是非之地啊!

当初让孙清扬随彭城伯夫人进宫,也是一家人不眠不休、商量出的结果,唯有女儿进宫,才能保得长长久久的安泰。

也因为女儿做的牺牲,董氏对她更加愧疚,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了保住家人,把女儿送进了宫,原以为天家富贵,顶多也就是远离家乡、亲人的寂寞,不会出什么大岔子。不承想,女儿这些年竟然遇上那么些个波折,还险些丧命,若非吉人天相,就是再后悔也没处哭去。

虽然这些都是她在内宅的见识里不可能预知到的,但一想到正是因为自己当初松口,没有强留下女儿,造成如今骑虎难下的局面,董氏就觉得难辞其咎。

宫里的那些个弯弯绕绕,根本就不是她们普通老百姓能够应付的,女儿再聪慧,再能干,也对付不了那些个外忧内患;她把女儿教得再坚强,再冷静,也斗不过那些个刀枪棍棒。

搂着孙清扬,董氏后悔得要命。

孙清扬陪着母亲说了好一阵话,见她眉宇舒展了,方才安下心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