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 今生温暖,今世无怨(第8/9页)

我手中的话筒,“砰”的一声就落了下去。

不久,我收到了卓玛的一封信。信是卓玛委托别人写的。信中说,其实,这两年来,她也知道我喜欢她,但却一直都没有答应,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她第一眼看到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永远都只属于大山的人。

后来,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工作队。在第二年的秋天到来时,我再一次到了卓玛所在的那个地方,那个全国唯一没有通公路的县。不过,这次我是来修路的。

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李丹崖

25岁,正是一个编织爱的锦缎的年龄,在这个美好的时光节点上,他爱上了一位迷人的姑娘,这个姑娘是她的学生,对他很是仰慕,按理说,他们走到一起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这个姑娘却一直在躲避他,并且悄悄地逃也似的跑回了自己的家乡。

他是一个对爱无比执著的男人,于是,也追到了她的家乡。这才明白,原来,姑娘已经结婚,只不过和爱人的关系已经破裂,目前处在僵持阶段。了解到全部情况以后,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加紧了自己对姑娘的追赶步伐。

大凡一个心中燃烧着爱火的人,都能成为真正的勇士。他带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来到了她的前夫家里。他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并希望她的丈夫能够成全他们。

经过一番接触,三次推心置腹的谈判,他终于赢得了姑娘丈夫的同意。通过谈判,姑娘的丈夫更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并在心灵深处陡增了对他的钦佩。

1924年11月7日,是个甜蜜的日子,他们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她的前夫亲临祝贺。从此以后,这两个男人也成了最亲密无间的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研究学术,讨论诗词歌赋。更称得上玄妙的是,姑娘的前夫还曾送给她现在的丈夫一张六寸照片,照片上,前夫剃光了头,身穿袈裟,手棒一束鲜花,照片上写着“鲜花献佛”四个字,意思是,既然自己配不上这样一个美丽的姑娘,就把她“献”给更加优秀且是姑娘所心仪的男人。

这样一个堪称举世不多见的故事,他们的主角都是谁呢?

接下来,还是让我们翻开1924年11月18日的《国民日报》来揭开此三人的神秘面纱吧——

在当日的《国民日报》上出现了如下三则启事:一是沈剑龙与杨之华离婚启事,二是瞿秋白与杨之华结婚启事,三是瞿秋白与沈剑龙结为好友启事。

毋庸讳言,单单是透过这样三则启事,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这样三条箴言:一、爱就应爱得如火炽烈,不爱了也该洒脱地还给彼此以自由;二、真爱总能扫平一切艰难险阻,化荆棘为坦途;三、在爱中走向成熟的男人,他们的心胸都比海洋更宽阔。

是的,爱总能化腐朽为神奇!

三十年前的那瓶酒香

◎英涛

父亲爱喝酒,但一生没有喝过什么好酒,在他的记忆中也不会出现什么茅台、五粮液酒,因为作为一名老百姓,他喝不起也没有人请。他唯一的一次喝好喝的酒的记忆,就是在三十年前他工作过的吉安造船厂,那个时候有位湖北人在他们船厂修船,于是船上请他喝过一次白云边酒。

说起这次喝到的白云边酒,父亲总会感叹:那可真是好酒呀,打开瓶盖,一般清香随之飘浮而出,然后品上一口,从喉咙到胃里都回荡着一股清香,而且不打脑(上头)。可惜湖北人的船走之后,这一辈子就再也没有喝过这么好喝的酒了。

就这样,三十年前的酒香一直活在父亲的记忆里,作为他的儿子总能够从他酒桌上的回忆中去体会那属于湖北的白云边酒香。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一定在父亲的有生之年,让父亲再次品到白云边酒。

就这样的一个愿望,说起来似乎不难,如今物流这么发达,只要在处处用心找找,应当能够很快实现这样的愿望。可惜为人子的心态都是差不多,当父母健康的时候总是认为无所谓,反正有的是时间,却忘记了父母年迈的脚步永远比我们抱着有时间孝顺的心要快。

当父亲去年在医院检查出大脑里面有个肿瘤的时候,我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找不到白云边酒。父亲从医院回到家就天天躺在床上,行动越来越不方便,而且医生说他不久于人世了。看着他,我忽然间有一种深深的悔恨,恨自己有机会在外面的时候却不记住去找白云边酒,现在没有机会出去了,却天天在心里唠叨着要买白云边酒。

我有一种担心,担心父亲在有生之年再也喝不到我给他买的白云边酒,那么对我来说将会后悔一辈子。为了完成这个愿望,我在武汉的一个论坛发了一个帖,希望湖北的朋友能够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