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签订(第2/3页)

“以《大诰》的制度,私通倭寇者只有大辟一条路。就算论亲论贵,至多也只能宽缓到赐毒酒、白绫。”穆祺叹息道:“但别的不论,要是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部都明正典刑,那杀的人恐怕……”

名单上不过是罪魁祸首,祸首之后还有瓜葛、有牵连、有同党,一个一个排头砍过去,那才真是人头滚滚,不可胜计;仅以人数计算,恐怕能与高皇帝末年之“三大案”媲美,也算子孙效法前代的一段佳话——个屁啊!

“真要杀这么多?”刘礼几近不可思议:“杀得了吗?”

穆祺踌躇了片刻:“……难说。”

“不许在我面前玩梗!”刘礼怒道:“为什么难说?”

“我没有玩梗,就是难说。”穆祺道:“在正常情况下,皇帝是不可能杀这么多人的——又是高官又是宗室,又是豪强又是宗族,这哪里砍的是通倭罪犯,这砍的就是统治阶级的本身。但这只是正常情况,而现在,现在——”

——现在这个赛季,飞玄真君实在是强得有点犯规了。

还是那句话,东征倭寇大获成功,所收获的并不是一点虚无缥缈的威望,而是实实在在的威慑——真君以雄辩的事实向全天下证明,他已经掌握了一支游离于朝廷之外的私军,而且这一支私军强盛之至,足以讨平海波开辟疆土,当然也就足以打破朝廷百余年的平衡,制造无可言喻的恐怖。

正常的皇帝一般不能更动统治阶级的基础,就仿佛人不能拎着头发将自己给提起来,但如果有足够的外力介入呢?

皇权本来就是政治体系的bug,而以历史经验来看,这种贸然介入的外力则往往会火上浇油,制造出更加逆天的bug——就譬如孝武皇帝晚年发癫,杀了公主杀太子,杀了卫家杀李家,杀了三公杀九卿,拿起把西瓜刀从头砍到尾,杀得满朝公卿人头滚滚骈死于道,不比区区一份通倭名单刺激得多?但就算这种毫无顾忌的杀法,满朝文武又能奈武皇帝何呢?

皇帝当然是真龙天子,但真龙天子也有一道门槛,只有跃过了这一道门槛,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至为幸运或者至为不幸的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飞玄真君却似乎恰恰越过了这个门槛——从此之后,能够约束皇帝的,就只有他自己的心意了。

这是真正的乾纲独断,百无禁忌的境界。

“但飞玄……老登会大开杀戒么?”刘礼道:“《大诰》当然载有明文,但到了这个地步,《大诰》也约束不住他了吧?”

穆祺叹了口气:“你觉得呢?”

“以利弊而论,恐怕不会动手。老登未必是这样道德高尚、一心为国的人物吧?杀人毕竟是有后患的。”

不错,杀人毕竟是有后患的。武皇帝横压一世,固然所向无敌;但月满则亏,日中则仄,无论皇帝的威严如何强盛凌厉,都只能让人惶恐畏惧口不敢言,却不能消弭内心的怨毒与激愤。杀人越多怨气越重,怨气越重反弹越强,好容易熬到武皇帝两腿一蹬龙驭宾天,民间立刻就有了汉运将终应该禅让给真命天子的传闻,磨刀霍霍直向刘氏,当真是丝毫不容假借;就算有霍光及宣帝拼命裱糊,这怨毒之气也终于酿成了大患——王莽赖以上位的儒学和谶纬,哪一样不是武皇帝曾经的杰作?

这就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强如武皇帝一流,也到底逃不过这个轮回。

所以,如果以史为鉴,那道理其实很显豁。飞玄真君当然可以痛下杀手,略无顾忌;但百年飞升之后,那也别怪人家搞反攻倒算;归根到底,皇帝操起刀子四处乱砍,本来就是在损伤统治阶级的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总会有预料不到的结果。至于所谓“通倭”——朝堂内斗上头,还会管什么通倭?

穆祺只能叹了第二口气:

“你说得很对。”

刘礼虽然早有预料,但仍然有些失望:“所以仍然是大事化小了。”

“那也难说。”

刘礼正欲再次发怒,却不由又愣了一愣:“什么意思?你觉得老登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飞玄真君聪明绝顶,精明而又老辣,你都能明白的道理,他当然更能明白。”穆祺道:“所以他一定知道,如果要为长久计,为皇位的万世一系考虑,最好还是息事宁人。不痴不聋,不做阿翁。”

“所以不还是大事化小!”

“但问题只有一个。”穆祺道:“你觉得飞玄真君是那种深谋远虑,眼光长远,会为了后世考虑的人么?”

“那又怎么——”

刘礼一语未毕,忽的硬生生咽下了后半句疑问,他木讷片刻,脸上渐渐露出了某种恍然领悟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