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4/6页)

[笑死,像是听力考试时的我。]

[没有字幕的我。jpg]

虽然听不懂大家在说什么,但是从大家纷纷递给他野果,粮食和一些烤好的兔肉,能感受到大家的热情。

也是,仓颉本身作为皇帝的部下,当时担任作左史官一职,地位也是相当高的,也是相当受子民的尊敬,和仓颉一道来的苍赴,自然也是仓颉的朋友,被大家尊敬。

虽然苍赴看不见,但观众朋友们都能看见,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有关的话题。

[所以晚上居然是睡树上吗,感觉像野人部落啊。]

[少数人罢了,肯定不能全部,想想这段时间刚好是炎黄交战,战况也比较焦灼,为了保证安全吧。]

[不仅如此,除了炎黄的华夏部落,还有蚩尤部落,苗蛮部落的人,没大一统之前形式还是蛮复杂的。]

……

因为要考察当地风土的原因,仓颉要在这儿呆一段时间,所以晚上,苍赴就睡在这里,但还好没有他想象的落后,还是有建的木屋和石屋,睡在石板和木板造的床上,除了床硬一些凉一些,和平时也没什么区别。

白天,仓颉去各处考察走访,苍赴为了不白吃白住,就去帮农户们耕地。

其实抛开这些来讲,本身观察这个地方就很有意思。

比如苍赴闲暇时坐在田坎上,观察着大家犁地的工具,那时候还没有锄头,用是的木制的材质,上面是个叉,人们就用这个来翻土。

[耒,犁的前身。]

[我去这个真的和我历史课本上一模一样。]

[哇,还是上次周末在博物馆看见了,决定了这周再去次博物馆。]

苍赴休息够了,起身握着耒,拿在手里的手感相当重,木制的上面还有雕刻的花纹,看起来非常清晰。

苍赴在这里待了差不多三天,到临结束时,仓颉背上的东西明显多了许多,多出了好几块羊皮和牛皮,上面记载了许多文字。

与其说记载,不如说是画了许多符,因为这时候文字大多都还是为了方便记忆而造出来的。

这些文字有一部分是当地人们使用的,但很大有一部分是仓颉自造的,苍赴听仓颉一个个给自己介绍这些字,也介绍他创字时的构想。

仓颉在说的时候,整个人投入沉浸其中,仿佛这些字闪着光,能带着人走向未来。

苍赴在他眼中感觉到了某种光芒,这些看起来更像是图画的东西,虽然离文字还差一大截,但是仓颉对待他们,却如同对待孩子一般。

苍赴静静的听他说,偶尔点个头表示肯定。

对于仓颉来说,这些字就是他的心血,不需要做太多的评价,也不需要有什么建议,只需要静静的陪在他身边就好。

之前仓颉一个人能做到的,现在也可以。

苍赴就跟在仓颉身边,陪着他跨越了近万里黄土,在各种部落停留。

在赶路的路上,遇到长途跋涉,偶尔两人留宿途中,夜晚对着日月繁星,观察星宿的走向,沿途观察水流树纹,走过了寒暑,严冬。

走过了近四五个春夏秋冬,最后,到达了一个偏远的部落,也就是此行的最后一个目的地。

经过酷寒和烈日的洗礼,两人的变化都很明显,身上的皮肤被晒成了古铜色,身上还有些伤疤,明显比最开始更健壮,而原来刚出发时简单的一个布包,也进化成了大大小小许多包,里面都是种重量不小的羊皮和牛皮,苍赴和仓颉两人背着两个大背篓,手上拎着大包小包搜集和整理的资料。

苍赴倒是习惯了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只是苦了那些开沉浸的观众。

[日常哀嚎我的腿,感觉要断了。]

[我的手也是,这些个羊皮感觉好像都没晾干,又湿又沉。]

[明明才两年,我感觉我已经过完我大半辈子了。]

[没事,终于要结束了,希望能顺利结束。]

[最后一个地方了吧?]

苍赴帮忙着仓颉把东西卸下来,因为现在还没有纸张,因此要迁移,搬这些东西难度都很大,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苍赴帮着仓颉把东西卸下来,放在河边晾晒。

经过这些日子,羊皮和牛皮上的字经过改造已经有许多变化,比起最开始复杂得像是简笔画那样的图案,新版的更显简洁,就算是图案,也是几笔就能勾勒出,而且因为字逐渐变多,各种偏旁部首也逐渐规整起来,很多字的部分已经开始有共通性,也逐渐开始有了规律。

一路看过来的观众颇为感概,大家跟随着一路走过四五年,亲眼看着仓颉是怎么一点点观察,改造,创造出这些汉字的。

[天呢我有种养成的错觉,感觉慢慢的一个字一个字积累出来,最后演化成了最终的汉字。]

[哎,真实的时间应该比这个更长吧,感觉四五年真的不足够创造出所有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