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红楼一梦?(第2/2页)

沈问埕脚步一顿,回头瞧她。

“周一,有公司例会,”姜桡被他的目光笼住,总觉哪里不对,补充道,“公司例会见。”

在几双眼睛的注视下,沈问埕终于回答:“周一见。”

言罢,不再耽搁,他冒着雨,大步走向了路边停着的黑色商务车。姜桡瞧着车门迅速关上,还在想,刚说错什么了?

“刚我问特助,大老板是来看写字楼的,”圆圆从她手里拿走其中一把伞,开心说,“要在南京租两层办公楼。”真是借自家老板的福,竟能得知此等一手消息,午饭有谈资了。

姜桡恍然。还以为他真是闲逛。

沈问埕的车消失在街头。姜桡看乌云密布的,不放心地查着天气预报,担心他们去了机场,航班也难准时起飞……正想着,手机突然被打响,是小林总的秘书。

“小姜啊,”秘书在那边问,“林总说你被困在新街口了,要司机接一趟,你给个定位。”

姜桡马上回说:“不用,我正好要去书店,就在旁边儿。一会儿等雨小了再回去。”老大的车专门来接,这要传出去,少不了背后闲话,还是算了。

“那行,不管你了啊。”林总秘书没追问,草草挂了电话。

因为拒绝了小林总的车,姜桡回到体育馆后台已经是两个小时后,虽然有沈问埕留下来的雨伞,还是淋了个半身湿透。

这个周末,宣传部除了她和圆圆,还有五个人留下来清点物料,打包邮寄回京。姜桡到后台时,下属们已经打包完毕,只等寄出。但因为这场雨,物流公司的车被困在了半道上,一时半会儿过不来。

“外边的积水都过膝盖了,”圆圆汇报情况,“排水挺慢的。”

难得一见的大暴雨,只能等了。

物流车过不来,外卖自然更叫不到。姜桡直接问体育馆工作人员买来了几桶方便面,让大家找开水泡上。同样被困在体育馆后台的技术部兄弟闻到香味,凑过来,拿出几袋子酱鸭,大家一凑,出来了一顿简易午餐。

姜桡拿着一桶泡面,找了个僻静处的台阶,坐下来边吃,边看手机里的消息。鬼使神差地,她滑开当天的航班信息,一串“航班取消”。

“他坐高铁回去的。”突然,身边有人说。

姜桡吓了一跳,抬头,竟然是董副总。技术部门的负责人董善,游戏创始人之一。

这次南京活动期间,她在后台忙,董副总和小林总坐老板位,从没有过一对一的交流,算上去,两人仅有那次线上面试的交集。

对方是个典型的技术宅,穿着印有工作室字样的半袖,戴着一副眼镜,丝毫没有工作室二把手的架子。他见姜桡要起身,阻拦说:“不用起来。”

说着,董副总坐到了台阶上,摆出了一副要聊天的架势。

“雨太大,中午的航班都取消了,他们就临时改了高铁,”他和沈问埕挺像的,说什么都直接,“估计下午三四点能到北京南。”

姜桡心虚虚地“嗯”了声,因为被看到查航班号,只能顺着往下说:“希望顺利到吧。”

“你们俩怎么认识的?”董副总实在好奇,紧跟着问,“之前没听他提过。”

从高中就认识的兄弟,来来去去身边都有过什么人,互相多少都知道。姜桡还真是凭空冒出来的。

“就是面试认识的。”姜桡实话实说。

董副总瞧着她,不敢相信,她回看对方,极尽诚恳。

最后,还是董副总选择妥协,不追问了。他沉默地点点头,权当是真的。

姜桡在这诡异的氛围里,默默地用筷子搅了两下纸碗里的泡面,一点点搅,直到搅成了一团,低头咬了口。

“他家里的事,你知道多少?”董副总忽然问。

姜桡险些呛到,摇头说:“沈总平时和我只说工作,从来不说家里。”

董副总沉默不语。

姜桡这下面都没胃口吃了,生怕身边这位副总再问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

“可能还是有心结吧。”董副总叹口气。

董副总三言两语,聊起了沈问埕的过去。让姜桡没想到的是,他竟是个从小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人,家里在当地省就是数一数二的富,十几岁时一朝变故,不止没了家业,还欠下了不少的债务。他算是自幼见过富贵和生活大挫折的人,大学没毕业就一心创业,几经挫折,在而立之年,算彻底还清了家里的债,而后从头再来、东山再起,一步步走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