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战略(第2/3页)

因为突厥结盟又分裂,只怕大战又起,提前得知消息的李善才会选择和解……裴世矩行礼后沉默的坐在位置上,心里叹了口气,但即使知道,自己只怕还是会选择拒绝。

原因也很简单,其一,裴世矩以己度人,李善不是因为要和解才和解的,是迫于无奈才选择和解的,一旦自己致仕,再无任何的反抗能力,等到突厥退走或者明年,李善会不会遵守承诺……这实在是很难说的事。

裴世矩不觉得李善一定会遵守承诺……反过来说,如果裴世矩占据了上风,想选择和解,不会简简单单的让李善致仕或者滚回岭南,一定要亲眼看到李善的死,才能放心,才会有选择性的放过其他人。

其二,裴世矩最看重的还是子嗣传承与门楣不坠,简单的来说,一方面是香火不绝,一方面是门楣不坠,当然了,这是特指西眷房。

都说天下裴氏出闻喜,但闻喜裴氏可能是天下世家门阀中内斗最多,也最惨烈的,若是内有对手,外有强敌,只怕西眷一房再无出头之日,至少自己这一支一定会沦落,甚至会断绝。

这才是裴世矩无法接受的,难道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沦落的如天策府大将李孟尝一样吗?

明明是出身赵郡李氏,祖辈还身居高位,自己却要沦落到入山为盗,才能讨一口饭吃。

最关键是李善太年轻,去年才加冠,今年才二十一岁,裴世矩可以想象,往后可能五十年内,西眷一房都没有出头之日,如果李善能培养得出得力子嗣,再往后推上百八十年都可能,李善甚至有可能提拔东眷房、洗马房的裴氏子弟来压制西眷房。

裴世矩正在思索时候,李渊已经将张仲坚的奏折递给了其他几个宰辅看过,笑着说:“当年弘大语裂突厥,为天下称颂,不料数十年,怀仁两败突厥,再裂突厥。”

“陛下过誉了,老臣何能与魏嗣王相较。”裴世矩谦虚道:“李怀仁之名,草原上可止小儿夜啼,胡人无不闻风丧胆,若是突厥来袭,当易耳。”

李善暗骂了句,你明知道我不可能上阵,说这种话……

李渊不置可否,看向了李世民:“二郎,突厥今岁会大举南侵吗?”

“八成。”李世民叹道:“阿史那一族欲统率草原,必有一胜。”

萧瑀扬声道:“也就是说,若是此次能再败突厥,只怕草原部落再裂,处处割据。”

李渊点点头,“突利可汗、都布可汗东西两立,其中当有义成公主手笔,或会东西两侧同时南侵。”

李渊有点后悔了,如果张仲坚这份奏折早一个月送来的话,自己可能不会让李靖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

顿了顿,李渊看向李建成,“大郎如何看?”

李建成犹豫了会儿,轻声道:“东西来袭,大抵分为四路,代州、延州、灵州、陇右道,如今陇右道有淮安王李神通镇守,后有燕郡王罗艺率天节军,应不至于被突厥攻破。”

四路只提了陇右道,那是因为只有陇右道有东宫的人,即使如此,陇右道也是以秦王一脉的李神通为首。

李渊略略颔首,再次看向李世民,“延州如何?”

“代国公李药师统领大局,突厥若是来袭,越过榆林,当不会迈长城攻打银州、绥州,更不可能绕行攻打延州,平原郡公段德操足以守御,突厥难迈卢子关,唯有长城以北的夏州。”李世民顿了顿,“张公瑾初初上任,只怕勉力守御城池。”

李渊听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不禁转头看了眼李善……后者不禁咧咧嘴,他也听出来了,李世民也有点不放心啊!

论真正的文武双全,秦王一脉中,出挑的其实不算特别多,李世绩算一个,张士贵算一个,没浮出水平的李善肯定算一个,但张公瑾也绝对有这个资格。

这是个能出将入相的英杰。

但若是突厥选择从榆林方向攻打夏州的话,曾坐视顾集镇被围攻的代国公李药师会不会选择出兵……这是让人难以揣测的。

毕竟李靖也才上任延州道行军总管不久,而延州军不管是战力还是战马的数量都不如代州军、灵州军,李靖一旦选择出卢子关……也是有战败可能的。

李渊思索片刻后,断然道:“二郎从陕东道大行台抽调兵力,以尉迟恭为首,抽调天策府将领,补入延州道。”

“是。”李世民一口应下,但随机补充道:“或可下诏,延州道兵事,当由代国公决断。”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这是投桃报李,李渊也怕李靖缩着脑袋啊,所以特地将李世民最心腹的尉迟恭给送过去,但李世民也没有越俎代庖,延州道的指挥权,还是由李渊的嫡系李靖来掌握。

一旁的太子李建成脸色惨白,这父慈子孝的场面,这么多年来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在这座两仪殿上演……只不过当时的一位主角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