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我想亲你(第3/5页)

伯景郁心下一紧,连忙起身缩抱成一团,手中摸着了弯刀,四下环视之间,正对上一张俊美白皙的脸,其上一双眼灵动流转,好似粼粼秋波,摄人心魄。

伯景郁此生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人。

那少年见他醒了,手下琴声未歇,露出一抹笑:“别怕,你现在已无大碍。”

伯景郁一怔:“是你救了我......为什么?”

“我乃宁州抚南侯,”那少年神色清明,温声道,“看面相,你应是梁人。”

“既同为大梁子民,你又在我宁州境内,便没有不救的道理。”

伯景郁闻言一怔。

这自称抚南侯的少年人瞧着不过十五六岁,并不在意伯景郁的反应,只莞尔一笑,问他:“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伯景郁顿了顿,思忖着小声道:“贺明......齐姜贺[2],日月明。”

“贺明,”少年人声音如同他指尖流淌的琴音一般出尘温润,“我听得你昏迷时喃喃自语,你来岭南,是为替父寻药?”

“那药我已差人去备,你自取走,早日归家,勿叫家中父母牵挂。”

伯景郁泪已淌了满面,迎着庭涟温润如玉的脸,在轻缓的琴声里,想起了饮渡秋水的战马,黄尘掩没的白骨。

起风了。

好风乘千里,送我还故乡。[3]

自此十年间,朝夕未曾忘。

十年风霜雨雪,宁州青州遥遥分守大梁南北境,其间山峦连绵、地势广袤,快马加鞭之下,也得一月才能行完单程。

他再没得空去过宁州,却从未停止暗中对抚南侯的打探,渐渐知道了他身体不好,又知道了他有个颇惹人生厌的同胞兄长。

有关庭涟的坏消息,似乎总也离不开庭渊。

岭南的惊鸿一遇烙在他心上,被日复一日地凿刻,早已深入骨血。

就连梦里,也时常重温当日琴音。

眼下他看着这笔,满目柔情,仅这么一个“涟”字,便足以撑得他胸口酸胀。

窗外又起了风,不远处隐有雪落残枝的簌簌声响,间或夹杂着某些夜行动物的窃窃走动,屋外鹰房内的疾也听见了,扑棱着翅膀便去觅食。

夜风之后,伯景郁耳边彻底安静下来,忽然有些后知后觉地想起,这狼毫应当是庭渊今日同他缠斗时意外掉落的。

那么,还是不还?

按理当是要还的——他捡到了东西,又知道失主是谁,哪有不归还的道理。

可心底的抵触感挥之不去,纤细狼毫蛛网般根根缚住了他,叫他满腔私心都纠缠在一起,理不顺、剪不断,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要还吗?

伯景郁踟躇着行至廊下,眼见庭渊房内烛火分明还未吹灭,他却迟迟未去叩门。

不还吗?

伯景郁还从未做过这种事情,君子的端方紧紧束缚着他,心下纠结之中,伯景郁一咬牙,悄摸将那已攥得温热的狼毫往怀中塞去——

突然狂风大作,粗糙雪粒被灌进回廊,砸了他满头满身,眼前大门倏然而开,庭渊背着光攀靠房门,面上五官全隐在阴影里,看不真切。

伯景郁的动作刚到一半,好巧不巧,那狼毫还余半根在外。

场面一时十分尴尬。

伯景郁:“......”

他被捉了现行,只好硬着头皮上前几步,把笔往庭渊方向递过去:“今夜院中,世子似是落了东西,还请看看——”

这话没能说完,因为庭渊直挺挺砸向了他,动静僵硬,不似活人。

明月被云翳遮蔽,灌下无边长夜,庭渊就着这个动作,倒在了身前人的胸口上。

暖和的。

他像是冬季黑夜中终于寻到热源的、不耐寒的兽,稍微触碰到点温度,便恨不能将整个身子都贴上去。

是而他十分自然地伸臂,紧紧环住了触手可及处温热劲韧的腰肢。

伯景郁猝然被抱,身子一僵,只听得庭渊的声音在他胸前闷闷响着:“兄长,你走吧。”

说完,他又抱得更紧了一点。

伯景郁低头看他,庭渊的头冠散了大半,这是一个时辰前的打斗造成的,他心知肚明。

脖颈间的指印也没褪干净,绯红突兀浮现在苍白皮肤上,瞧着有些可怜。

这人狐裘也不知抛哪儿去了,身上已然冷得像冰,实在很不耐寒。

伯景郁推了推他,庭渊纹丝不动;伯景郁后退一步,庭渊紧紧贴上。

这人似乎,不大清醒。

他试探着唤了一声:“世子?”

庭渊没回话。

伯景郁皱着眉朝屋内看,门开了这么半晌,也没见米酒出来迎,许是自己回房睡下了。这房内如今空无一人,眼下实在有些棘手。

可总不能一直站在门外吹冷风。

伯景郁叹口气,只好就着这个半推半抱的姿势,将这口是心非的家伙弄到床上去。

庭渊迷糊中摸到更加柔软温暖的被褥,方才依依不舍地松开了环住伯景郁的手,很是自觉地钻进被子里去了,只堪堪露出半个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