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呼延南音(第2/3页)

伯景郁将他放到自己的床上,“今晚陪我睡吧,这几日/你不在什么,我都不踏实,好几日没有好好睡觉了,明日便不再这样了。”

“我是看在你几天没睡好觉的份上,可不是想跟你一起睡。”

伯景郁笑着答应,“好,你说什么都好。”

杏儿单独住一间,平安和赶车的侍卫住一间。

“咚咚咚——”

杏儿的房门响了。

她问:“谁啊?”

董怡然道:“是我,杏儿姐姐,我来给你多送一床被子,你这间屋子比较潮,白天太阳照不到,多加一床被子,这样晚上暖和一些。”

杏儿起身开门。

庭渊已经睡下,可能是这几日没睡好的原因,他睡得格外快。

伯景郁睡眠比较轻,杏儿他们那边的声音将他吵醒。

伯景郁给庭渊掖了被角,随后搂着庭渊闭上眼。

门外站着董怡然,她抱着一床被子进屋。

杏儿将被子接过,“谢谢怡然妹妹。”

董怡然笑了笑,“还给你准备了一壶姜汤,你趁热喝了,晚上就不冷了,九月中旬晚上就开始降温了,换季一不留神就容易染上风寒。”

杏儿放好被子后,又将董怡然递过来的姜汤接过喝下。

“哈——”杏儿被这姜汤辣得差点出了眼泪,“这姜也太辣了。”

董怡然笑说:“这是野山姜,最是辛辣,入药极好。”

“那我就先回去了,姐姐好好休息,晚安。”

“晚安。”杏儿与她说。

喝了姜汤之后身上暖乎乎的,杏儿吹灭油灯,睡得格外安稳。

夜半——

急促的敲门声吵醒了众人。

伯景郁比庭渊先醒来,他聚精会神地听着外头的动静。

砸门声还在继续,伴随着高声呼喊,“有人在家吗?董郎中,小董郎中,你们在家吗?”

庭渊紧随其后被吵醒,一睁眼发现自己面前漆黑一片。

还能清晰地听到心跳声,一只手搂在自己的腰上。

他就知道,这又是在伯景郁的怀里。

庭渊稍稍动了一下,伯景郁身上和火炉一样,太热了,这种热度会影响他。

“外头怎么了?”庭渊问。

伯景郁说:“有人在外头砸门,大半夜的,可能是有什么急病要请郎中去医治吧。”

庭家是居安城里的首富,居安县的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庭家的田产铺子各种加起来确实比较多,老爷子有眼光打量购买山地田产街铺,这才能让庭家坐稳居安县首富的宝座。

居安县的耕地多为山地,不似西府这样的平原,也就注定了经济无法实现飞跃,胜在居安县粮食产量不错,耕地面积也多,再加上居安县的占地面积足够大,居安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大量的盐矿、铜矿、煤矿、铁矿,冶炼技术非常出色,又是交通要塞,这才能挤进中州八十七个县前十。

西府这边整体产业比较单一,就是农作物和水产,相较之下工业并没有那么发达。

西府一年四季温度都高,对煤炭的使用也不广泛,不似北府和东府等地,到了冬季需要燃煤取暖,各地都从居安县买煤,北部的百姓都不怎么种地,家家户户靠山吃山,北部的瓷器技术也是相当不错的,虽制作的瓷器不是最精美的,胜在价格低廉品质优异,各地做生意的人都爱购买,这才使得居安县财政收入非常抢眼,除西府之外中州唯一的一个富庶之地。

呼延南音回答道:“如今由我们工会统一管理的土地大约有五千万亩。”

此话一出,伯景郁和庭渊都惊呆了。

相当于他的手里掌握了西府农户手中六分之一的田地。

伯景郁断然没想过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庭渊:“竟想不到呼延公子的生意做得这么大。”

呼延南音道:“这也算不得什么。”

若按田产面积算,他们家确实没有多少田产,可若是按照抽成来算,那便是天文数字。

收上来的粮食五成给农户,两成上税,一成半的粮食给农工,自己这边还能余下一成半的粮食,光是余下的这些粮食,便能抵上一些地方偏远的府县一年的产量。

折算成现银,一年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庭渊家中攒了几十年的家底与呼延南音家比,那可就差远了。

伯景郁的算数能力倒也不差,粗略算了一下,呼延家一年抽成便能抽八千万石,折算现银五千多万两。

庭渊倒是没算出来呼延南音一年能赚多少,稍微想一想便能知道这是个天文数字。

庭渊问:“那你这工会抽成收上来的粮食怎么安排的?”

问完后/庭渊才想起来,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个商业秘密,他道:“若是为难的话不说也是可以的。”

“倒是没什么为难的,我们呼延家在各地都有粮号,卖的都是平价粮,主要生意在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