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祸水东引(第2/4页)

飓风:“可否帮我与闻人兄相熟的官员通传一声,让我见见他们,了解一下情况?”

他往守卫手中塞了一两银子,“兄弟,拜托你了。”

看在这一两银子的份上,守卫道:“我可以帮你通传一声,但我不能保证他们愿意见你。”

飓风道:“多谢兄弟帮忙。”杏儿拿过另一张纸,读出上面的内容,“郎季春,二十二岁,身长六尺五,父亲嗜赌成性,将他卖入戏坊打杂,声音条件出色被戏班子的名角选中,收他为徒,这名角爱童男,不曾给过郎季春上台的机会,名角因身染梅毒去世,郎季春也因此离开戏班,靠着各大酒楼接活卖艺攒了些钱还了父亲的赌债,娶了卖艺时在酒楼认识的歌女,但因先天功能不全,婚后不足二月,那歌女便闹着与他和离,将他的隐疾到处说,坊市内的人都知道他不行,两人随后和离。”

平安摸着下巴,“这人看起来,好像还挺符合我们要找的凶手的特点,四处卖艺,就说明他时常穿梭于各个坊市,那么他对城南各处的环境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庭渊朝平安投去视线,神情诧异。

平安对上庭渊的目光,心里咯噔一下,以为自己说得不对,急忙替自己找补,“我随口说的。”

平安垂眸,不再说话。

庭渊担心平安的积极性因此受到打击,积极地给予回应,“没有,你说得很好,我只是很诧异,出来半年了,你很少会参与我们对案情的讨论,看到你能够主动加入进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案情,我很欣慰,有一种自家的孩子终于要长大了的感觉。”

伯景郁握住庭渊的手,与平安说:“庭渊是最希望你好的人,能够看到你来参与案情的讨论,无论对错,他都是高兴的。”

庭渊也点头赞同伯景郁的话。

“你也不用不自信,我们这些人里,除了庭渊,其他人哪个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大家在这方面也都是一知半解的,即便你说得不对,还有庭渊兜底。”

庭渊和伯景郁对视一眼,相视而笑。

两人一起看向平安。

杏儿也鼓励平安,“平安哥哥,你要相信公子,不要害怕说错,我都不怕。”

平安点头。

他们经历了不少案子,庭渊在每一个案子里的表现都很耀眼。

伯景郁一开始只知道听庭渊的,庭渊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现在都能和庭渊一起分析案情,商量得有来有回。

杏儿从什么都不会,也开始学习断案的能力,开始接触这些案件,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现在的杏儿无论是学识还是其他方面,都不比自己差,她还能射箭,准头特别好,算是个能文能武的姑娘。

心中有大抱负,想作为女子的申冤的人。

所有人都跟着庭渊不断超前,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只有自己一成不变,出居安城的时候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他也想做出一些改变,跟着他们学学东西,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成为可以和他们并肩前行,漫长的前路能与他们有个照应,将来即便是回到了居安城,若是能力允许,或许也能成为一个会断案的神探。

平安非常真诚地看着庭渊说:“公子,我想变好,想跟上你们的脚步,想变得和你一样厉害。”

庭渊笑着点头,眼神中满是欣赏,“好,特别好,我可以把我会的所有一切都教给你,只要你愿意学,我肯定毫无保留。”

之前平安一直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并不想做出太大的改变,人各有志,庭渊也不好勉强他,硬拉着他学这些东西。

只有当他自己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地寻找知识,才会渴求知识。

如今平安愿意学习,他自然是愿意教的。

杏儿道:“所以公子你也认为郎季春最有可能是凶手?”

“从证据上来看,他的嫌疑必然是最大的。”

这点郎季春相较另外两个人来说,接私活他确实有机会走遍城南各处,从对城南的熟悉度来说,郎季春自然是头号嫌疑人。

伯景郁拿过最后一张纸阅读。

这张纸上写着庭渊怀疑的第三人——陈汉州。

陈汉州,二十七岁,半路出家,一开始是跟着杂耍班子干杂耍的,杂耍班子要东奔西走,偶然间的一次吆喝被戏班子的班主听见,觉得他嗓子条件特别好,收他为徒,如今在他所在的戏班子,也是当之无愧的台柱子,唱女角,身高六尺六,与妻子恩爱非凡,妻子是原来杂耍班的女技人。

伯景郁觉得有些奇怪,“这个陈汉州的资料似乎没什么问题,家庭和睦,父母健在,人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你怎么会觉得他是凶手呢?”

杏儿和平安也看向庭渊。

杏儿大胆猜测:“公子你选他,是因为他在杂耍班子干过,熟悉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