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3页)

他不再像往常那样疏冷,嘴角噙着浅淡的笑,整个人透着漫不经心的慵懒,看起来很好说话的样子。

她很少见他笑,实际他笑起来很好看,丹凤型的眼尾稍稍挑起,格外衷情。

这一刻,他看似在笑,可她总觉得他是冰冷的。

他的随和更像是一块挡箭牌。

宋槐收回目光,拿起茶几上的柳橙汁,咬住吸管,缓慢地吸了一口。

想起在亭子里他和谈景的对话。

暗自做好决定,将杯子放回原处,起身,走向他。

站到他斜后方的位置,她伸出手,轻拽了一下他的衣袖。

段朝泠看她,以眼神询问她怎么了。

宋槐靠近他,在他耳边小声说:“我不想待在这儿了。我们走吧,好不好。”

段朝泠没问她原因,放下酒杯,说:“去穿衣服。”

宋槐穿好外套,在门口等他。

段朝泠过来的时候,手里拿着热好的三明治和牛奶,等她系好围巾,将食物递给她,“先垫垫肚子。”

宋槐说了声“好”,眉眼带笑。

出了偏院,段朝泠问她:“想去哪儿?”

宋槐老实回答:“想去你想去的地方。”

大概觉得她给出的答案有趣,段朝泠轻笑一声,“去哪里对我来说都一样。”

宋槐本想问他要不要去墓园,认真思忖,觉得这样有故意揭人伤疤的嫌疑,索性将话咽了回去。

也许他并不愿意让她深入了解他的私事。

“我想到了。”宋槐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叔叔,不如我们回去吧。”

“回哪儿去?”

“隔壁。”宋槐雀跃说,“你小时候是不是也住在这边?我想去参观一下你的房间。”

段朝泠开始没作声,片刻才开口,趋近于宠溺的语气,“想去就去。”

宋槐不知道北院朝南的方向还有间上了锁的偏屋。

每次来找段向松都只顾着问安,没精力去观察别的,眼下被段朝泠带去门前,细瞧一番,才发现门上插着一个锈迹斑驳的铜锁。

宋槐有些惊讶,好奇地询问:“北院只有这间屋子上了锁吗?”

“嗯。”段朝泠面上没什么多余表情,“没人会踏足的地方,上锁也不算稀奇。”

宋槐还是不太懂,但没追问,眼瞧着他用手握住锁身,没去找钥匙,只随意一扯,将最中间的锁芯生生分离开。

这是一把任谁都能打开的锁。

雕砌木门发出“吱吖”一声,自动打开一条缝隙。

宋槐迈过门槛,足量的灰尘和泛旧家具的沉木味钻进鼻息,呛得她猛地咳了两声,缓了好一会才缓过来。

适应过后,她打量起周围的陈设。

都是些很有年代感的中式红木家具,靠窗位置放了张书桌,桌面摆了几本古籍。

明明是他小时候住的房间,却没有一丝他生活过的痕迹,甚至连一张照片都不存在。

还有一点让她觉得稀奇——书桌另一侧架着一台古筝,阔叶黄乌檀做饰面,金丝围边,白奇楠点缀镶嵌。工艺繁杂,每一处都在彰显精致。

宋槐忍不住靠过去,对着筝面细致观察了一会,扭头看向段朝泠,由衷赞叹:“真的很漂亮。”

段朝泠走到她身后,“会弹么。”

宋槐点头又摇头,几分丧气地垂下头,“小时候我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我一台,是她教的我,可惜现在早就忘了怎么弹了。”

段朝泠没说什么,越过她,在古筝旁坐下。

清脆明亮的音色融进空气中。

宋槐听着跌宕旋律,怔怔盯着他的侧脸,俨然没想到这曲调出自他手。

他的背部直挺,肩膀宽阔,驼色外套上的镜面袖扣随着他指尖的动作折射出一道耀眼的光。

有种漠然超脱的温文尔雅。

这跟印象里的他不太相符。

一曲结束,宋槐呢喃出声:“好熟悉……这首曲子叫什么。”

“《阳关三叠》。”

“我有个问题。”

“什么。”

“……你为什么会弹古筝?”

段朝泠平淡说:“因为一个人。”

因为一个人。

宋槐在心里跟着默念一遍,转念想到谈景说过的话。

不知道他今天本打算去墓园探望的会不会是这个人。

瞧出她的走神,段朝泠忽然问:“要学吗?”

宋槐眼底闪过极亮的水光,兴致满满地说:“我要学。”

“过去坐。”段朝泠让出位置给她。

宋槐坐在他刚刚坐过的位置。

他来到她旁边,稍微俯身,教她最基本的定音和运指。

他的声音自她头顶响起,一字一句徐缓入耳。

周遭满是他身上冷杉松针的气息。

宋槐是个有天赋的学生,不出片刻便掌握了七七八八。

一小段调子弹完,她抬头同他对视,满眼期待地笑问:“我弹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