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唐玄宗道长,李隆基天师(第2/5页)

小玩意嘛!她小时候玩过一次知道诀窍以后就不玩了,不过这对好像对数学不是很灵光的蔡三国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眼看着他额头上的细汗越来越多,萧紫依大大出气。

旁边的南宫箫看了几次便看出了门道,笑嘻嘻地说道:“公主,换我和你玩吧?你先?”

萧紫依干笑了两声,推搪道:“你还是和湛儿他们玩吧,我去写蔡夫子给我留的作业。”小鬼头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

南宫箫得意地一笑,一拍萧湛的肩膀道:“来,我们玩这个保证赢你!你要是赢不了我,就把早上上课得到的那个小红旗给我吧!”

萧湛不服气地抓起一把白色棋子,数出来二十枚,拽着南宫箫往另一个桌子走去。叶寻想了想,还是转身回去继续练字,就练刚才的那个“战战克克克克”。

萧紫依见状耸耸肩,又给南宫小子出风头的机会了。她看了看贴在墙上的大表格,她昨天连夜做出来的红旗榜,每天每门课都会让授课老师评出来一枚小红旗发给一个小朋友,每七天一颁奖,这是学苑的最好激励政策。

不过这个奖品是什么嘛,她还没想好,因为他们都没问什么是奖品,单单是得到小红旗就很高兴了。

呃,小孩子还真是容易满足。

萧紫依看着对面的蔡孔明满头大汗地思考为什么自己会输,心下无比开心。这个蔡夫子,人称少而好学,博通经史,为人正直却不善交际。但是在她看来就是个书呆子,偏科偏得厉害。一点数理化都没有接触过的人,怎么会知道逆向思维?说到底,就算现在让他去当个官,估计他都一板一眼地不会变通。

“蔡夫子,你教湛儿有多长时间了?”萧紫依忍不住开口问道。

蔡孔明闻言抬起头,正容回答道:“回公主,已经快一年了。”

“我记得你是上届的文状元吧?”一个状元郎来当四岁小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她看来是大材小用,但是可能在蔡三国的心里觉得自己是前途无量吧。毕竟也算是个未来的帝师。

蔡孔明儒雅的面上划过一丝得意,拱手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朝至今出于科举。下官不才正是上次科举的文状元。”

“那武状元是谁?是不是独孤烨?”萧紫依忍着听完他的长篇大论,内心念念不忘叶知秋曾经是武状元的事。但是又不能直接问,只能旁敲侧击。

蔡孔明摇摇头,徐徐解释道:“武举主要是面向官员的子弟,考生须是交纳贡税达十三年的六品以下文武官员的年满十八岁的子弟及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勋官的子弟。”

萧紫依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道:“那三年前独孤烨还没满十八岁?”

蔡孔明缓缓点了点头。

那独孤烨看起来好像有二十二三岁了,看来果然练武没到臻境比较伤皮肤啊。不过她好像皮肤保养得还不错,想来她的内力也不会太厉害,估计顶多也就是逃跑用的轻功很厉害吧。

蔡孔明继续徐徐说道:“下官记得,和我同届的武状元好像姓沈,叫沈玉寒。”

“沈?”萧紫依讶异地反问道,不会这么巧吧?而且还是玉字辈……

蔡孔明点了点头,佩服地说道:“不到二十年间,沈家出了两位文武状元,实在是一段佳话。”

“真是厉害……”萧紫依感叹道。她没想到她娘的家里居然文武双全,看来深浅难测啊,“那现在那个沈玉寒在哪里做事?”

“凡取得武状元者立即成为朝廷武官,最高可及正三品将领,不是授予参将,就是皇宫内的头等侍卫。”蔡孔明说到这里顿了顿,掏出怀里的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萧紫依微微翻了翻白眼,这个蔡孔明真能耐。虽然说现在才四月份,可是古代计算时期是农历,按照现代的日历来算,现在都快六月份了。这眼看着都快夏天了,还穿着春天的衣服,难不成是没钱买吗?看样子像。等下让淳风去偷偷了解下。“那沈玉寒是不是选了当宫里的头等侍卫?”

蔡孔明点点头,微微有些讶异地问道:“公主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萧紫依拿起桌上的茶水沾了沾唇,轻笑道:“我猜的。沈家既然是城中首富,越接近权力中心的位置自然就越好喽!像独孤烨那样的,八成瞄准的就是参将,有机会出战沙场的。”

蔡孔明收起手帕,叹气道:“公主所猜不错。不过沈家老爷本是一介商贾,在几十年前白手起家做到现今这样的地位,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家族里人才辈出,文武双全,一直被奉为传奇。至于独孤家,几百年的阀门士族,族规森严。虽然人才济济,可是族规规定每代只能有一人出仕为将军,其他不是正房的人只有通过武举来完成征战沙场的心愿。譬如十年前在突厥战死的独孤焱,就是十二年前那一届武举的榜眼,惜败于叶知秋。圣上怜其才能,所以破例说服独孤大将军让其带兵征战。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