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6/21页)



在大约六个月的时间里,妈芒和于连成了情人。他们常常去看电影,去博物馆,也去小画廊,那里展出的作品往往出自没什么名气的画家,顶着外国名字,正在奋斗。一个周末,他们驾车去了阿卡雄的海滩,就在波尔多附近,回来时带着晒黑的脸和一箱红酒。于连带她参加大学教员的活动,妈芒请他出席书店里的作家朗读会。一开始帕丽还跟着——于连要她去,似乎是为了取悦妈芒——没过多久她就开始找借口待在家里。她不愿意去,也不能去。去了就难以忍受。她说她太累了,要不就说她感觉不舒服。她说她要去朋友科莱特家学习。从二年级开始,科莱特就成了她朋友。她是个干瘦的,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女孩,留着软塌塌的长头发,鼻子好像乌鸦嘴。她喜欢让人瞠目结舌,老说一些离谱的、恶心的事情。

“我敢打赌他很失望。”科莱特说,“因为你没跟他们一起出去。”

“嗯,就算他失望,他也没表现出来。”

“他不会表现出来的,对吗?让你妈怎么想?”

“想什么?”帕丽问。尽管她知道,她当然知道,可她想听人说出来。

“想什么?”科莱特的语气变得既会心,又兴奋,“想他和她在一起是为了得到你。你才是他想要的。”

“好恶心。”帕丽说,心里一阵乱跳。

“也许你们两个他都想要。也许他喜欢大家挤一个床。要是这种情况,我想请你替我也美言几句。”

“讨厌死了,科莱特。”

有时,妈芒和于连出去的时候,帕丽便在走廊里脱掉衣服,看着大镜子里的自己。她挑剔着自己的身体。太高了,她想,太不匀称了,太……太实用了。妈芒的魔鬼曲线完全没有遗传给她。有时她就这样光着身子,走进她母亲的房间,躺到床上,她知道这是妈芒和于连做爱的地方。帕丽躺在那儿,一丝不挂,闭着眼,心脏猛烈捶击,迷醉于意乱神迷,有种嗡嗡的感觉荡漾开来,席卷了她的胸,她的腹,一直向下。

结束了,理所当然。他们结束了,妈芒和于连。帕丽得到了解脱,但并不吃惊。男人们到了最后,总是让妈芒失望。他们永远都会变成不完美,悲惨地告别她为他们圈定的无论什么理想形象。以欢乐和热情开始,总是结束于轻易的指责和恶毒的语言,突如其来的怒火和哭泣,摔锅砸碗,然后全然失控。高xdx潮迭起的大戏。妈芒就是不能在没有过度的情况下开始,或者结束一段恋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不出所料,妈芒会发现,孤独突然有了好味道。她待在床上,睡衣外面套旧棉服,变成公寓里一个疲倦、消沉、闷闷不乐的人形。帕丽知道,别理她。她的安慰和陪伴统统不受欢迎。沮丧的心境通常会持续几个星期,跟于连这一次则远为长久。

“噢,他妈的!”妈芒现在说话了。

她正要从床上坐起来,医院的病号服仍然穿在身上。德劳内大夫已把出院证明给了帕丽,护士正在帮妈芒取下胳膊上的静脉注射管。

“怎么了?”

“刚想起来。过几天我有个采访。”

“采访?”

“一份诗歌杂志的人物特写。”

“太好了,妈芒。”

“他们还要给文章配张照片。”她指了指自己额头上缝合过的伤口。

“我敢保证,你一定能找到漂亮的办法把它挡住。”帕丽说。

妈芒叹了口气,把目光移开。护士猛地拔出了针头,只见妈芒脸上抽搐了一下,朝那女人吼了一句,既不中听,也没必要。

《阿富汗夜莺》节选

——妮拉·瓦赫达提访谈录

作者:艾蒂安·布斯图勒

《视差》第84期(1974年冬季号),第36页

我再次环顾公寓,书架上一个相框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上是个小女孩,蹲在野草丛生的田野里,正在全神贯注地捡东西,也许是某种浆果。她穿着明黄色的外套,扣子扣到领口,与头顶灰暗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背景里有一间石头盖的农舍,百叶窗关着,木瓦覆盖的屋顶破破烂烂。我问起这张照片。

妮拉·瓦赫达提:我女儿帕丽。和“巴黎”差不多,但没s,意思是“仙女”。这张照片是我们去诺曼底的时候拍的,我们俩。我想那是1957年的事,她肯定已经八岁了。

艾蒂安·布斯图勒:她现在在巴黎吗?

妮拉·瓦赫达提:她在索邦学数学。

艾蒂安·布斯图勒:您肯定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