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北山经(第3/9页)



又东北三百五十里曰贲闻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北百里曰王屋之山,是多石。[氵取]水出焉,而西北流于泰泽。

又东北三百里曰教山,其上多玉而无石。教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是水冬乾而夏流,实惟乾河。其中有两山。是山也,广员三百步,其名曰发丸之山,其上有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上多草、[艹/诸][艹/与],其草多秦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言交],见则其邑有恐。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多涅石。

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平山。平水出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美玉。

又东三百里曰京山。有美玉,多漆木,多竹。其阳有赤铜,其阴有[石肃]。高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东二百里曰虫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多青碧。丹水也焉,南流注于河。薄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黄泽。

又东三百里曰彭[囱比]之山。其上无草木,多金玉,其下多水。蚤林之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河。肥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床水,其中多肥遗之蛇。

又东百八十里曰小侯之山。明漳之水出焉,南流注于黄泽。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習鸟],食之不[氵爵]。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泰头之山。共水出焉,南注于滹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

又东北三百里曰轩辕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竹。有鸟焉,其状如枭而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言交],食之不妒。

又北二百里曰谒戾之山。其上多松柏,有金玉。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其东有林焉,名曰丹林。丹林之水出焉,南流注于河。婴侯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汜水。

东三百里曰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神囷之山。其上有文石,其下有白蛇,有飞虫。黄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洹。滏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欧水。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言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东北百二十里曰少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铜。清漳之水出焉,东流于浊漳之水。

又东北二百里曰锡山。其上多玉,其下有砥。牛首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滏水。

又北二百里曰景山,有美玉。景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海泽。

又北百里曰题首之山。有玉焉,多石,无水。

又北百里曰[纟肃]山。其上有玉、青碧。其木多[木旬],其草多芍药、芎[艹/穷]。洧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有[鱼嚄-口]、黽。

又北百二十里曰松山。阳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河。

又北百二十里曰敦与之山。其上无草木有金玉。[氵索]水出于其阳,而东流注于泰陆之水。[氵氐]水出于其阴,而东流注于彭水。槐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氵氐]泽。

又北百七十里曰柘山。其阳有金玉,其阴有铁。历聚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洧。

又北三百里曰维龙之山。其上有碧玉,其阳有金,其阴有铁。肥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臬泽,其中多礨石,敞铁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大泽。

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

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氵虖]沱。

又北三百里曰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羊东][羊东],其鸣自訆。滹沱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水。液女之水出于其阳,南流注于沁水。

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滹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滹沱。

又北二百里曰童戎之山。皐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溇液水。

又北三百里曰高是之山。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滹沱。其木多棕,其草多条。滱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又北三百里曰陆山,多美玉。[炎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又北二百里曰沂山。般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北百二十里曰燕山,多婴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