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十六(第2/3页)

车老板子说:

“车子第一当紧。”

老初说:

“碾盘第一当紧。”

老孙头说:

“没有车,你的牲口顶啥用?”

老初说:

“没有碾盘,你的牲口有屁用!”

萧队长站起来,用拳头敲着桌子,叫大伙都不要吵嚷,然后说道:

“没有碾盘,没有车子,都是不行的。生产工具一样不能缺。现在,生产工具和土地,都由不劳动的地主手里,转到了劳动人民的手里,这就是翻身。翻身以后,就要发动大生产。可是咱们这区,还缺牲口,要是拿抠出的金子、银子,去换回骡马,牲口就不会缺了。”

蹲在炕上噙着烟袋的郭全海插嘴道:

“咱们元茂屯,再买进五六十头牲口,基本群众一户能摊上一头。”

萧队长接着说道:

“有了牲口,拉车、碾米、翻地都不为难了。咱们要赶紧分浮[3]分地,准备春耕,要不价,雪一化,就不赶趟了。节气是不等人的。地主兴许还有点东西,只要他们反不了鞭,不去管他也行了。”

郭全海移开烟袋说:

“也没啥好玩意了。”

萧队长问道:

“大伙说,咱们该咋办?”

正说到这儿,县里通讯员来了。从衣兜里掏出省委的指示信,萧队长叫郭全海主持开会,自己拆开信来看。省委指示信的大意是:平分土地运动,打击面太宽,必须迅速缩小打击面,纠正对中农的侵犯。果实要尽快劈完,赶春耕以前,地要分好,以备发动大生产。省委还说:《东北日报》上的《高潮与领导》,县区级干部要仔仔细细讨论和研究。

萧队长写了回信,问通讯员碰到老万没有。通讯员说:

“没有碰到,我从元茂来的,他大约是从五甲走的。”

萧队长没有再说什么话,打发通讯员走了。会议继续进行着。萧队长和大伙一块,核算参加斗争的人数,占全屯的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另外的百分之二十是打击面吗?中央的文件上说:地主富农只占全屯人口百分之八,超过了百分之十二,算来算去,有百分之六是斗错的中农,现在正在纠偏。那么,另外的百分之六是些什么人呢?郭全海从旁说道:

“还有百事不问的人。比方说:咱元茂屯的老王太太,从来没有到过会。”

萧队长紧跟着问道:

“这老王太太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郭全海说:

“也是穷人,她大小子连媳妇也娶不上。”

老孙头问道:

“东头老王家?早先确实穷,一家五口,一年到头,够头不够脚,老爷子死了,棺材板都备办不起,卷在炕席里抬出去的。她小儿子倒娶了个媳妇。”

萧队长问:

“她小儿子是个什么人?”

老孙头说:

“靶兀靶拉匠。他媳妇说:‘他有门手艺,跟他总不会受穷,’他哥哥二十七八了,谁家也不乐意把姑娘给他。”

萧队长瞅着郭全海问道:

“他们家里干过黑心事吗?”

郭全海晃晃脑袋说:

“老实巴交一家人,啥也没干过,就是落后。跟韩老六家有一点亲戚,韩家瞧不起她,她又瞧不起旁的穷人。”

老孙头插进来说道:

“她是穷人长富心。”

萧队长眼睛瞅着大伙说:

“各屯都有这一号人吗?”

几个声音回答道:

“哪能没有呢?”

“有的是呀。”

“不多,也不能少。”

萧队长在大伙七嘴八舌嚷着的时候,寻思一会,就站起来说:

“会就完了,大家回去,要继续纠正侵犯中农的偏向。还要想方设法,发动落后。要使参加运动的人数,占全屯人数百分之九十二,除开还不投降,还没改造的大地主,要把所有的人都团结在农会和农会的周围。发动落后的人们参加斗争和生产也是件大事。明儿我回元茂屯去试摸一下,看怎么办。”

老孙头笑眯左眼说:

“对,萧队长回咱屯子好,咱们农会,又宽绰,又暖和,不像这儿窝窝蹩蹩的。坐我爬犁去,两袋烟工夫,管保就到。”

老初打断他的话:

“别呀罗嗦了。萧队长,二流大挂[4]的家伙,咱们要不要?”

萧队长回答:

“要,要了慢慢改造他。”

散会以后,人们都走了。萧队长带着铺盖卷,坐老孙头的爬犁回到元茂屯,住在农会郭全海的房间里。他俩连夜合计发动落后的事情,造了一张落后分子的名单。可是怎么着手呢?躺在炕上,萧队长还在想这事,老也睡不着。他挑大灯亮,躺着翻看头天的《东北日报》,冷丁从第二版读到拉林的通讯,叙述他们发动落后的经验和办法,他连忙起来,叫醒郭全海,两个参照拉林的办法,酌量本屯的情况,想出了一些法子,打算明儿就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