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第2/2页)



  他问候一声,便让张友士上前,给陈侯把脉。

  垂目,心中却浮现屏风上模糊的身影。他是英雄迟暮,她是美人寂寞。谁比谁堪怜?

  他这般心思幽忧,替惜春担心后路。却不料那厢已有人果断为惜春定下一切——偏厅里,夫人簇眉泪不干,雨蝉在旁边劝解。

  "你不用安慰我,老爷的病我心里清楚。俗话说,治得了病,治不了命。我这时也想开了。只是假若老爷走了,这偌大的家,我又没个子女,实在孤苦无依……"

  "我想着,夫人不妨过继一个,年纪小的。这里仍是您当家,阖族人也不敢小瞧了您去。"

  "我何尝不这么想。只是这事急不得,一急就被人钻了空子。还得留心看着!"夫人叹了口气抬头拭泪,身手抚着雨蝉的肩道:"不想你却明白我的心。"

  雨蝉赔笑道:"我懂什么。不过是听着学着罢了。家里老太太同您是至交,十分留心您的处境,我这番话,也不过是把老太太的意思传过来罢了,到底怎么做,夫人您心明眼亮,不消我们晚辈多嘴。"

  夫人握住雨蝉的手点头道:"这是一事,我还有一个心病,你也知道惜春她年纪轻,并不是我容不下她,只是怎好叫她和我一样守着。如何安置她,也真伤脑筋。你可有主意没有。"

  雨蝉锁眉叹道:"未知侯爷自己是个什么意思?"

  夫人道:"他能有个什么意思,巴不得生前死后带着。这会子还一刻不离,单叫我来休息。"言语之间未免醋意。

  雨蝉试探地问:"侯爷的意思难道要殉!现在不作兴殉了,先前我们家殉过几个,后来觉得太伤阴骛。"

  夫人道:"你说的何尝不是!我也不赞成,死一个人事小,伤了阴骛影响后人大不值当。"

  "其实,不殉有不殉的办法。"雨蝉抬头看了夫人一眼,慢吞吞道。

  "你倒是说说看!"

  "夫人只朝前朝想,那唐朝时,太宗病危,叫武媚等旧宫嫔都入到感业寺去,又慈悲又严谨。"

  "那武媚娘后来不是……"

  雨蝉摇头含笑道:"夫人想多了不是?也太高看那一位了!那武媚娘是武媚娘,惜姨娘是惜姨娘,同人不同命,这里也没个太子让她勾引。况且您好心全她性命,她立下长生牌位终身为您祈福尚且不及,还敢杀回来同你争不成。"

  雨蝉说着站起来,走到陈夫人身后替她边捏肩边道:"我月前在寺里见过惜姨娘静修,那不是一般的虔诚。夫人不妨问问她,这样的安排,她可愿意。"

  闻言,夫人喜动颜色差点拍手叫好,想起自己此时不宜太过动声色,忙摁住激动,招手叫过丫鬟:"去请你惜姨娘来……"

  雨蝉站在夫人身后微微笑笑,由重重的木门高高的门槛一直望到堂外的空阶上。她心思深长隐秘,单等着她来,看她反应!——惜春曾经给予她的惊讶,她要一次清还。

  不多时,丫鬟引着惜春来。见礼安坐,夫人说了意思。惜春静静的看着她,目光像沉睡的湖水。

  像石头丢进了深不可测的渊壑,没有回音。惜春低下头,静得让那主宰者忐忑。而后她抬起头,抬起安静无波的双眸,对着端坐上首的陈夫人行礼:"这是我最好的归宿。我愿意听从夫人的安排,出家为老爷和您祈福。"

  从容平静的声音传入耳中,回荡在厅堂里。事情出乎意料地顺利,夫人顷刻间喜上眉梢,站起来伸手扶起惜春,一口一个:"好妹妹,你识大体,不枉我们相知一场,侯爷又这样疼你!阿弥陀佛,陈家有你,是前生积了大德。"她说得动情,却不见身后雨蝉变了脸色,僵了笑容无比失意。她以为是对准敌人要害的致命一刀,却不料对方在刀入体时已舍弃肉体。

  走到门口的冯紫英,只来得及听到惜春那句——出家,脑袋嗡地一声,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