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花园的世界主义他独自往家的方向走去(第2/3页)



“我去美国念书的时候,就乘这种邮轮。”老太太指着照片说。

甄展看到了自己家传统的额头和嘴,从祖先,一直到简妮。在大哥和简妮照片的细缝里,他看到了老范妮和小范妮,爱丽丝,哈尼他们三兄弟,还有自己的一生。那么小的一条细缝,象《堂吉可德》的插图那样,浮沉着这么多无所归依的人形。然后,他看到那个永远被留在照片上的鸦片仓库和穿月白长衫的中国人的脸,看到了唐人街湿漉漉的街口边,站着的中国男人。

“因为太平洋战争,我们的船要停好几个地方。“老太太继续说。

甄展看到楼上浴室的门,那是他们兄弟用的浴室,姐妹们的房间和浴室在楼上。那个铜把手看着眼熟,但原来的门是棕色的,现在却换成了白色,他倒不敢认。那个铜把手来自美国的新英格兰,在美国留学时,维尔芬街公寓的浴室把手也是这样的。经过那里的时候,他不由地伸手去握了一下,熟悉的感觉象闪电一样照亮他的心,果然那是原来的把手。陪着他的女职员却轻轻制止他:“王先生要用洗手间的话,要到楼下去。”她示意他,他才发现,门上钉了个小铜牌,上面画了一只高跟鞋,甄展迷惑地看着它,然后恍然大悟,现在,这里是给女宾用的洗手间。他慌忙说:“真是荒唐,我没看到这张牌子。”

“王先生,你去留学的时候也应该坐这种邮船的吧。”那个年轻女孩问甄展,她对他一直很温柔,很照顾,她是个聪明孩子,也学得很快。甄展觉得她对自己那样的体贴,好象想要安慰和补偿他那样。

“是的。”他简单地说。这班小青年很喜欢知道他的过去,他们没有恶意,他知道,但他不想说。他们陪着他和老太太看照片,看房子,看那下沉的露台,与照片上的露台对照,谁也没想到,他就是照片里站在露台上满身戏装的王家少爷,这里曾是他的家,他就是在甄盛和简妮中间的那条空白里的真实。他看了身边的女孩一眼,比起他妻子范妮的脸来,她脸上有种村姑式的单纯和对繁华热烈的向往,类似嘉丽妹妹的那种。范妮的神情一直很象女明星玛琳.戴德丽,走到哪里,都有人忍不住多看她一眼。甄展想,范妮的消失,也象戴德丽演的《珍妮的肖像》里的珍妮。她比卢夫人真是漂亮多了,好比钻石与赤足的金子。

他看到他的卧室现在变成了一间包房,它的名字叫“洋泾浜”。他忍不住想笑,真是幽默啊。

这餐饭吃得很平静,年轻人胃口很好,整整一沙锅水笋红烧肉都吃光了,整整一只什锦暖锅也吃光了,每个人的骨盆里都堆着小山一样高的花蛤壳,它们张开着,真有几分象元宝。

该到吹蜡烛吃蛋糕了,店堂里的音乐突然换成了《祝你生日快乐》,满桌的年轻人都合着音乐对甄展和老太太唱歌。侍应生来点燃了蜡烛,满满一蛋糕的烛光跳跃闪烁,真是壮观。甄展和老太太欠起身来,他们成了店堂里的中心人物,女老板特意带着侍应生来祝贺,她送给甄展和老太太一人一张八折的贵宾卡,希望他们今后常来吃饭。

“别忘了许个愿呀。”年轻人们七嘴八舌地说。

甄展代表老太太致谢,他说:“我们老了,没什么一定要实现的心愿。只是希望你们好,希望你们能顺利地与世界沟通,从此与世界融为一体。”

“没了?”大家问。

“够大的了。”甄展说。

老太太深深地点头,也说:“是够大的了。”

女孩子说:“你们的生日,要为自己许愿的。”

“这就是自己的心愿。”甄展和老太太同时说。

当他们合力吹灭73根蜡烛时,他们听到了掌声。

他们吃完饭,离开王家花园时,那些美国学生也结束了,他们一起离开餐馆。等与办公室的同事们一一告别以后,甄展独自向家的方向走去。当年,王家的大队人马要离开上海时,他最后一次回家吃饭以后,也是这样步行回自己的家。这条马路两边的格局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房子都老了,破了,脏了,但在夜色的掩护下,看不那么清楚。街道两边的树也长高了。

这时,在街心花园边上,他看到那个美国老太太摇着头往前走,一边厉声说着No。而一个挎着芒果篮子的安徽人却紧紧跟着她,不停地叫着“老板”。老太太边上跟着一个中国青年,他回头来大声喝斥那个卖芒果的安徽人,不让他跟着他们。

甄展走了过去。安徽人将手里拿着的那个摔烂了的芒果给甄展看:“老板啊,这外国人挑芒果的时候,把我的芒果摔烂了,我拿来的时候,进价那么高,我赔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