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如何施救(第2/4页)

威逼不是直接将刀架在汉武帝脖子上的威逼,而是给他算账,算这些郡一年损失了多少,不仅算明面上的税收,还要算人死亡后在粮食、兵力上的损失,总之,一定要大的让汉武帝觉着继续拖下去,汉国非得被拖垮不可。

但仅凭算账肯定是不够用的,算完损失的下一步,韩盈便要给汉武帝恐吓,水灾严重到这种地步,肯定要有人举兵造反,保不准里面会出来个陈胜吴广,如今外夷侵扰,内忧外患之下,搞不好你就要亡国了!

图穷匕见的亡国危机威胁之后,韩盈便要汉武帝说全力救灾有什么好处,堵黄河已经是没用了,那疏通黄河呢?

西汉没有疏通黄河的经验,她这个后人却是有的,上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都知道黄河成为地上悬河,反复决堤的原因,是因为河水含有大量泥沙,会不断淤积,以至于堤坝越垒越高,却一直避免不了决堤。

而后世给出的办法,也就是在黄土高原植树种林治标上实在是太久,韩盈用不了,不过,挖新沟渠让黄河水改道却是可行的。

感谢当年学的省情,东汉王景挖渠令黄河改道后,保证了黄河八百年没有泛滥啊。

黄河稳定,江、淮两地平原自然能够成为汉国的重要基石,不过仅此一点还是不够,韩盈需要更大的利益勾的汉武帝心动,正好——她用七年时间实验出来种地经验,也差不多可以写成一本农书了。

一本照着做,至少能让粮食丰产三成的农书。

江淮平原多出三倍赋税的好处,她就不信汉武帝不会动心!

只是头绪有了,具体怎么做,写它的数据从哪儿来,韩盈还是解决不了。

数据上问题还不大,跑一趟山阳郡,只要梁郡守允许,拿山阳郡的数据估算就好了,毕竟正常情况下来说,韩盈就不可能知道具体的受灾数字,至于具体怎么做,只要皇帝想,自然会有无数人排忧解难,真正的问题,还是粮食不够。

去年和匈奴撕破脸,本就让粮食储备到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地步,今年汉武帝要派人防备着匈奴进攻,这就得扣除一部分粮食,水灾还得防备南越趁机进攻,这又得扣掉一部分粮食,而受灾的郡实在是太多,五分之一的人数,别说国库了,整个汉国都养不起。

肯定会死一部分人的。

韩盈很清楚这点,她要做的,是尽量从别处找来粮食,让这部分历史上因为没有救援而死去的人,活的越多越好。

至于大量的粮食从哪里来——

韩盈想到了几个群体。

权贵,豪族,商人。

国库来源于农人的赋税,而农人田地有限,又有赋税,拿不出来真不能向他们多求,但上面的这三类人不一样,他们拥有的田地以顷来计算,不知道储存了多少粮食,她是很有可能从他们手中获得大量粮食的!

这也是韩盈为何通知行商暂时不要离开的原因之一,他们手里的商路和销售渠道是她现在最需要的东西,尽量一个都不能出问题。

渠道有了,如何从权贵豪族手里换来粮食再保证安全运输回来也是个难题,韩盈一边将在何处给黄河挖渠改道、工程量需要的人数和时间问题扔给娄行,一边跑到了作坊这边蹲着,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够适合割这些人韭菜的新品。

暴雨对宛安县并非没有影响,只是没到死人的地步,小混乱和情绪低迷都是有的,蔡彭敏锐的察觉到了本县有些不安的氛围,便勒令全家人没事儿不要外出。

这句话主要是说给蔡汶听的,毕竟蔡彭和儿子蔡盛每天都在医属,而曹良则在作坊里忙碌织布染布的事情,唯独蔡汶没地方上学,又没个正经的老师教着,一没看住就到处乱跑,之前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的骑马,自己一个人就跑到了东河村,着实把大家吓得不轻。

如今外面不安全,必须要狠狠的管住蔡汶!

而今蔡汶又是快十二岁的少女,鉴于传统的父教子,母教女的习惯,蔡汶就被压在了母亲曹良这边学女工。

让野惯了的半大孩子稳当的坐下来,那显然是不可能的,韩盈刚进门就看到蔡汶在院子里乱窜,俨然一副憋疯的模样,看到韩盈进来,她三步并作两步就冲到了韩盈的面前,高兴的问道:

“韩医曹你怎么过来了?县里现在怎么样了?”

“蔡汶!”院子里刺绣的曹良抬起头来,韩盈觉着她脸上左边写着‘无’,右边写着‘奈’,整个人都透露出一股想要放弃但又不得不管气息:

“你去那边的石桌上再练三刻钟的竹叶,练完我就秦叔带着你去乐场玩,如何?”

“好耶!”

蔡汶猛的跳了起来,而后咻的一下跑到了石桌面前,看她的模样,曹良长长的叹了口气,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