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庆侯到来(第2/3页)

当然,这么多钱,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打架,她就像干旱年间的河渠,不拿着锄头和村里人一起去抢水,那地里的粮食就会缺水欠收,自己也将因为没有粮食而慢慢饿死,去抢水,她也有可能死于抢水的械斗中,而后者死得更快,更早,但——

她从未放弃过去抢水。

因为抢到了,她就可以活下来,不抢,真的会死。

倘若她失去如今的一切,又和死有什么区别呢?不,那比死还要可怕!

一瞬间,常宜眼中多了几分说不清楚的东西,若要形容的话,像某些即将狩猎的猛兽。

夜谈过后,韩盈仔细观察于秋,楚田和常宜三个人的后续反应。

楚田单纯的觉着上医太难,中医也做不到,安稳的当着她的下医,常宜则快速给出了回应,她隐晦的询问了没有韩盈这样治人的‘药’怎么办。

这样的‘药’可不好开,韩盈便带着她慢慢讲解。

而于秋处于半懂不懂的状态,她对成为治人的中医没什么兴趣,但看常宜的行为,心中迅速升起了极强的危机感,也开始过来听课,课听多了,之前不懂的内容也开始逐渐清晰,犹豫过后,她选择了放弃——划去了自己在想去方丘县名单上的名字。

不是所有人都能为了权力拼命的,尤其是现在的生活状态还不错的情况下。

韩盈理解于秋的选择,没有苛责她,而且将重心转移到了常宜身上,在和她的交谈中,不断完善着自己的逻辑,最后写成了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从医生的角度出发,论述病,人,环境的关系,然后分别给予了不同的治疗办法,病需要用草药,人需要用技术,环境需要更改规则和治‘贪病’,中间夹杂着大量的举例论证,最后又展望了一下人人无病的未来,以及阶段性的目标,写完之后,韩盈稍微润色了一下,紧接着就拿给尚傅观看。

口号能不能喊出来,总得有人审核过才知道嘛。

如今文章讲究言简意赅,而韩盈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还是有些长的,毕竟有名的过秦论也不过是一千字出头,而韩盈写的急,来不及精雕细琢,事例上又疯狂举数字证明,结果就是压根缩减不下去。

好在,这样看起来更加直观,也不用反复品鉴,一字一读,数个时辰才能将其全部看完。

花了大半个时辰,将这篇文章来回看了三遍的尚傅缓缓的将竹简放在石桌上,他神色复杂的看着韩盈,努力的将自己心中的惊愕全都压了下去。

这篇策论还很稚嫩,虽是以医家的角度,却还能看出来里面有不少从其它学说中拿过来拼凑的内容,诸如‘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的畅想’,像是化用了礼记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它零零散散也有一些句子能够看出别家的痕迹。

不过,她自己的部分,诸如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的目标,博百家之长,以学为优,富天下民的办法,以及官食君禄,取民俸,应上效君,下为民的手段,不说震耳欲聋,却也能做到切实可行,若真是能走下去,那她就是自创一派了啊!

韩盈才多大?十一?加上天界的年龄又算多少?二十岁还是三十岁?如此年轻的年龄,就已经开始创建自己的学说了吗?

尚傅算着年龄,有些不敢想象这个可能,而那薄薄的一层师徒名分又让他忍不住幻想实现后青史留名的未来,他平复着心情,半晌,才开口道:

“你这篇策论……很奇。”

尚傅用了一个不太应该拿来形容策论的字来评价它,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这策论你还没有想全,不过从治国的角度来说,提出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这就已经是篇合格的策论,再加上有你做的这些实事,它足够评个上优,或许在国都那边什么,但在郡里,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来拜读。”

这夸奖让韩盈的心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好话说在前面,那后面的坏处……

尚傅看出了韩盈正在紧张,可他此刻着实没有多余的心力安慰对方,他深呼吸缓着情绪,又继续说道:

“可你的这些做法实非常人能为,能思,以我所知,这数百年来唯你一人如此行事,就连吕相也找不出与你多少相似的地方,这让我去何处给你指点?”

韩盈哑然,她看着面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后知后觉的发现,老师也不过是郡级别的官员,更高层面的,涉及一个学说创立,甚至是从未有过的学说——他肯定是无能为力的。

好在韩盈也不需要尚傅指点,这条路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人在走,她需要的是确定是否安全:

“那这篇策论能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