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传统习俗(第2/3页)

所以教导三个学生的时候,只能用毒气,邪气,病气等词语来概括形容。

毒、邪、病这些词,在汉代已经存在。

学生们理解也很容易。

就连普通人也能大概明白说的是什么东西。

但是吧,这三个词因为范围太过于广阔。

所以巫觋也经常用。

而韩粟只是初步的了解了骨骼,血管肌肉什么的都还没学呢,更不要说细菌,孕产护理之类的知识。

他哪懂的韩盈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不会解释的韩粟,只能反复给产妇的亲朋好友强调,月女不允许产妇下床,不允许孕妇见风,不能碰冷水,不允许他们去看婴儿,还要产妇多吃鱼,喝小米粥……

一开始,大家还不习惯,也有些茫然。

为什么要费这么多事?

等韩盈三个多月内接生了四个婴儿,还全给养活之后。

无论是外邑人,还是其余陆续过来看后续新生儿的产妇亲朋好友。

都变得疯狂起来。

她/他们也不像一开始,需要人武力阻拦。

而是自发的遵守起来这些规矩。

只是,这些规矩的内涵,明显跑偏了。

它们快速形成了新的,封建迷信的禁忌行为,并开始在周围几个村子里传播开来。

目前,韩盈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因为她这三个多月的精力,全被产妇和婴儿给占据了。

婴儿照顾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懂,困饿尿拉全靠哭表达,而且如今照顾孩子的方法,实在是过于粗糙,韩盈只能亲自上场去纠正那些‘坏习惯’。

就比如,第一个孕妇刚生完孩子,家里送进来的是一筐筛过的土。

韩盈一开始还不知道这是干嘛的,还是韩羽解释之后,她才知道,这竟然是用来放婴儿的!

刚出生的婴儿会乱拉乱尿,母亲根本把握不好他排泄的时间,不能让婴儿尿在床上,冬天又没有草叶之类可以拿来垫的东西,能用的也只有土了。

至于尿布?

不好意思,布拿来做衣服都不够呢,哪里能给婴儿用。一个新生儿,大约要二十条尿布才够换洗,冬天干的慢,数量翻倍,给成年人做两套衣服都绰绰有余了,怎么能给他浪费!

有土就不错了!

面对这种情况,韩盈已经麻木了。

她甚至还想起来,过年的时候,奶奶和她闺蜜聊天,两个人讲古,说小辈们照顾孩子真方便,她们那时候,别说纸尿裤了,尿布都没有,只有沙子!

当时韩盈还觉得太过于夸张。

现在她只觉着,都是先人的智慧……

没办法,韩盈也拿不出来能做两套衣服的布,给婴儿做尿布。

任由婴儿的秽物在身上不清理,肯定也不行。

不过土是不能用的。

就算是筛过,那也只不过是去掉碎石土块,谁知道有没有病菌寄生虫啊?

韩盈赶忙叫人挖了河沙,高温煮过消毒,再烤干给婴儿使用。

还别说,这玩意儿挺像猫砂的。

后续也不用洗,一铲子铲掉扔出去就行。

着实减轻了孕妇劳动量,也不需要忍着味道洗尿布了。

哦耶。

至于婴儿睡河沙上,会感觉硌得慌这点。

韩盈表示毛毛雨啦。

毕竟这时候,农人就没有什么柔软舒适的东西。

哪怕是穿的衣服,也是又厚又粗糙。

也就比河沙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反正都是天选之子,她已经尽力提供好环境了,能不能撑得下去,看婴儿自己吧。

或许这一批婴儿,本身就生命力极为顽强。

又或许是因为孕妇得到了很好的照料。

也有可能,是韩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三个多月,四个婴儿都好好的活了下来。

而婴儿的母亲们,也因为韩盈要求的放开吃喝,减少劳动,好好休息,而变的更加有精气神起来。

外邑因为卖豆腐,日常人流量很大。

消息传播的也广泛。

不少人因为孕妇婴儿的高存活率,慕名而来。

韩盈一开始有些无法理解。

好在郑桑知道自己的女儿年龄还小,天上的月宫,和现在也不一样。

她专门和韩盈解释了一下。

现在的婴儿死亡率很高,但是怎么一个高法呢?

答:生十个孩子,能活五六个就是正常,尤其是婴儿阶段,经常是说没就没。那孕妇的高死亡率呢?

答:二十个孕妇,初胎死两三个很正常,后续继续生,还会再死人。

当然,郑桑是不会做这么明确的统计的,这是郑桑说名字和人,韩盈统计出来的大概人数。

因为数量太少,肯定不是非常准确,不过看起来,仍感觉触目惊心。

韩盈还记得她以前学到的现代孕妇死亡率。

十万分之十六点九。

也就是说一万人中,只会死不到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