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2/3页)

“那个湖叫什么?”梅子问。

“我也琢磨呢,真是漂亮极了……”

那片小湖在傍晚的太阳下显得太亮了,而且色彩斑斓。我对这一带非常熟悉,这会儿觉得遇到了进山以来最奇怪的事情……我们一阵高兴,就迎着它快步往前赶去……随着走近,心中的惊喜和兴奋渐渐消退下来,因为它越来越不像个湖了。

我们终于走到了山的半坡,从这儿看去一切都清清楚楚——原来那片开阔地变成了一处临时停车场,由于各种各样的小车排得密集而又规整,远远看去,金属车体在太阳下的灿烂反光就仿佛一片锃亮的湖水……梅子连连惊呼:

“天哪,想不到这个山隙里会有这么多小汽车,真像变戏法似的!”

我也觉得眼前的情形有点儿叹为观止。真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能够把这么多小汽车一瞬间全部集中于此!这像做梦,更像一个不祥的童话——在干燥赤裸的岩石之间,真正的穷乡僻壤,竟如此突兀地出现了大面积的汽车湖泊……这些铁甲动物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们在山的半坡上久久伫立,心绪茫然地看着,直到听见了乱哄哄的汽车喇叭声、各种小车开始蠕动时为止……

凭我的直觉判断,那里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我和梅子揣着一个谜团,开始慢慢下山。

山的坡一直延伸到河阶地那儿,然后出现了一条笔直的路。我们就沿着这条路进村。一入街口,各种嘈杂立刻扑面而来,狗的吠叫,鸡的咯咯声,还有拖拉机的轰鸣……我刚遇到一个老乡就问:“那片车是怎么回事啊?”

“你问那个?噢,正开大会哩!”

“这么多车啊!

“全镇都在那里开现场大会。一个村来几辆,你想想那要有多少车?比得上旧社会的骡马大会哩!”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小汽车吗?”

“那还用说?他有,你没有,这样一比怪丢脸的。如今别说村头儿了,哪个村里都有一两个人住进了小洋楼、养起了小汽车哩!你想想,当个村头儿没有小鳖盖子还行?顶孬的也买辆大头车坐坐。呜呜一按喇叭,威风不是?”

他不知道我们是谁,虽然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厌恶,但仍不敢流露过多的牢骚。他说完了那番话,与我们怔怔地对视了一会儿,突然拍拍脑瓜,一扭头就要离去,再也不理我们。我们只好往村子深处走去。

这儿显然比我们前些天看到的那些村子富足多了。进了街巷,可以看到每户人家都有一道石垒的院墙,而且院门也比其他地方讲究得多:它们先砌成两个石柱,石柱再用彩色石英石装饰一新,上面才是石板做好的盖顶,这就形成了一个挺气派的大门——我们在其他村子看到的院墙则简单多了,那是一律土坯垒成,顶多加个石基;还有的直接就是庄稼秸秆扎成的篱笆,连大门上面的顶盖也是用茅草搭成的……最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眼前的这个村子多么喜欢栽树啊,瞧这里的每个院落中都有一两棵茂盛的大树。

3

走在村里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开始考虑怎样过夜。我们想找一户有空闲房间的人家住下,结果发现这很容易:他们不仅像其他山区的人一样好客,而且大多数人家住得都很宽敞。我们在他们眼里多少算是一些打扮奇异的城里人,他们凭经验知道招待我们没有什么不好:可以从客人嘴里听到一些新鲜的城里消息,遇到大方一点儿的来客,还可以得到一点儿礼品、一些新奇的小玩艺儿。他们说:不久前有些地质勘察队员就在这儿住过,人家跟村子里的人交往得正经不错哩——果然,一开始他们就把我们俩当成了地质勘察队的,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说是来搞勘察的。

“又要找金矿吗?”一个满脸胡碴的中年人问。

我摇摇头:“不,我们要从这儿翻过鼋山,去看北面的水利工程。”

“嚯咦!”中年人咧咧大嘴,“看那些大山洞子?”

我点点头。

“嚯咦!那可是个大工程。”他伸伸舌头。

他说得不错。据我所知,整个工程前后一共搞了几十年,大约从五十年代末一直搞到七十年代末。那是由大大小小的水库、长长的水渠和数不清的涵洞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水利网,仅仅是八十米以上的涵洞就有十几座,最长的一个地下隧道长达六百多米,而且每一条隧道在开凿时几乎都有人员伤亡……

我们走进的这户人家大概是新婚夫妇,一切都是簇新的,房子盖得既结实又宽敞。仔细看看就可以发现这户人家的不同寻常:四壁都由合成材料装饰过了,地面铺了水磨石地板;屋里有沙发、背投电视和音响设备。但屋角仍然有一个很大的火炕,上面摞起了高高的被子。有两辆大功率摩托放在大房间与厢房之间的通道上,男主人正蹲在它们旁边。女人手上、耳朵、脖颈,到处都挂满了金光闪闪的饰物。她见我们走进来,就把嘴里的瓜子皮吐了,然后大声问了一句:“嗯咹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