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布菜的方法(第2/3页)

宴会散了之后,“小佛脸儿”由于心里高兴,话就多了,说着说着竟说漏了嘴,泄露了不少的“天机”。他说:“小冯,你说这世上什么最重要?”

冯家昌当然要请教他了。冯家昌说:“老兄,连司令员都佩服你,我还能说什么?你说,我听你说。”

“小佛脸儿”说:“方法,方法最重要。人生如戏,人生如棋,‘走’的都是一种方法,或者叫做技艺。这就跟布菜一样,看似雕虫小技,却包含着常人看不出的大道理。不知你听说过没有,当年,十八兵团打太原的时候,我方由徐帅亲自指挥,把整个太原城围得铁桶一般,那真是一场血流成河的硬仗啊!对方,山西军阀阎锡山也下了死守的命令,并放出话来,言‘和’者杀!还亲自命人做好了一口棺材,扬言要与太原共存亡!然而,仗打到一半的时候,阎锡山突然接到了南京的一封电报,要他火速赶往南京参加一个军事会议。于是,这个阎老西把将领们召集在一起,当众念了这封电报。而后,他很平静地说,南京会议,少则三五天,多则五七天我就回来了,太原的战事,就暂时交给各位了……你想,仗已经打到了这种地步,将领们对他的话自然是将信将疑,不过,阎锡山下边的话,立时解除了将领们的疑惑。他说,会期不长,来去匆匆,这次桂卿就不去了,拜托各位替我照看她……阎老西此言一出,众将领的心也就安了。在山西,谁都知道,这位名叫桂卿的女人,是阎锡山最钟爱的一个堂妹,她一生都跟着阎锡山,阎锡山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她。如果阎锡山要逃跑的话,是不会撇下这个女人的。可是,格老子的,不管阎锡山多么狡猾,还是有人看出‘桥’了。临上飞机的时候,有人突然发现,他竟然带走了他那位五台籍的厨师!既然会期‘匆匆’他带厨师干什么?!这说明,他不会再回来了!那时候,太原已经成了一座死城,而阎锡山逃跑时为了稳定军心,丢下了他最钟爱的女人,却只带走了跟随他多年的厨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冯家昌怔怔地望着“小佛脸儿”,心说,这人面相如此之“娃”,怎么越看“水”越“深”呢?他摇了摇头,赶忙说:“我洗耳恭听,我是洗耳恭听啊!”

“小佛脸儿”说:“阎锡山一生酷爱面食。山西的面食种类很多,像刀削面、猫耳朵、揪片儿、拨鱼等等,可他最喜欢吃的,是一种叫做‘油麦面栲栳’的面食。据说,这种面是在青石块上推出来的,做工极其复杂考究,一般的厨师是做不出来的。而阎锡山那位五台籍的厨师,是做面食的顶尖级高手,特别是他有一套做‘油麦面栲栳’的绝活!离了他,就再也吃不上了……你想,那时太原已成了死城一座,不日将城破人亡,瓦砾一片!从死城里带出一人,他带走的是什么?绝活儿。是绝活儿!女人可以再有,而会此绝活儿的却只有一人耳……”

冯家昌望着“小佛脸儿”,笑了。

“小佛脸儿”也跟着笑了。

冯家昌说:“我明白了。”

“小佛脸儿”说:“你不明白……”

突然,冯家昌忍不住问:“那鱼,疼吗?”

“小佛脸儿”不由得怔了一下,淡淡说:“手快。”

接下去,“小佛脸儿”像是兴犹未尽,或许是技痒难耐,突然跳起身来,说:“老弟,坐起,坐起。”

冯家昌赶忙坐起身来,诧异地望着他。

这时候,“小佛脸儿”拉开抽屉,从里边拿出了一个黑乎乎的袖珍小包,那小包是皮制的,看上去很旧。他从包里掏出了一些细小棍棍儿,而后把那些小棍棍儿样的东西一串一串地摆在了桌上,说:“选一种吧。老弟,今天我让你也享受享受。”

冯家昌凑上去看了,只见那些小细棍棍儿样的东西分红、黄、绿三种颜色,也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就不解地问:“这是……”

“小佛脸儿”说:“这是‘打耳’用的工具。一共有三种,这一种是竹的,不是一般的竹子,是那种弹性特别好的竹子做的。这种,是铜的,红铜做的,里边还加了金呢,铜里加了金就软了。那一种是玉的,绿绵玉,据说产自缅甸,贵着呢……你选一种。”

冯家昌趴上去细细看了,却又见那些小棍棍儿样的东西,有很多不同的细处,那细处千差万别,竟都不一样:有的有尖儿,有的带弯儿,有的是片儿,有的还带着钩儿,有的是勺状……他疑疑惑惑地说:“这……打耳?”

“小佛脸儿”说:“打耳。”

冯家昌怯怯地问:“怎么打?打不坏吧?”

“小佛脸儿”说:“啥子话嘛!你坐起,坐起就是了。竹的弹,铜的玄,玉的绵。说吧,用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