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雪笛 第四章(第6/15页)

后半夜,余校长被北风惊醒后,隐约听到细小的人声。他爬起来,见学生们睡得正香,便轻轻拉开门,夏雪的窗口还亮着灯,随寒风扑面而来的还有深情的朗诵声,细细听来,是六年级语文课文中的一篇。

夜里没有落雪。雪落下来时,已经天亮了。

从来起床后都赶不上升旗的夏雪,出现在一排学生身后,郁郁寡欢地望着随风而起的国旗。

升旗仪式结束后,夏雪过来同余校长商量,将自己下午的两节课全部调整到上午。余校长没问缘由就同意了。整个上午夏雪都在教室里忙碌,余校长抽空到窗外看过几次,夏雪讲课的声音比平时温柔许多,还经常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摸一下他们的头。

最后一堂课的下课铃响过后,学生们往教室外面跑时,夏雪将李子叫住,要她一会儿去一下自己的宿舍。李子去时,夏雪已吃过方便面,孤零零地站在窗前。

夏雪用一种奇怪的目光看着李子,要她到孙四海那里递个信,就说自己特别想听他吹笛子。李子去了。孙四海正在吃饭,听说夏雪想听笛声,马上将碗筷放下。李子人还没回,笛声就响了起来。孙四海好像明白夏雪的心事,将一首首曲子吹得如泣如诉。

笛声一响,夏雪就情不自禁地朗诵起一首诗。

虽然只有一墙之隔,那笛声却是从天外飘来,轻轻的,柔柔的,正如连界岭这种地方都剩下不多的老纺车,将人心纺成丝丝线线,再打成千万情结。笛声飘来,再飘走时,连心也一起带走,甚至还能看到她飞出窗口,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追逐笛声的样子。

夏雪一边随着笛声轻声朗诵诗,一边用手指轻轻梳理李子的头发。因为营养不良,李子的头上早早生出一些白发。李子说,这叫少年白。夏雪告诉李子,自己在城里长大,从没见过有谁十三四岁就长白头发。

夏雪说:“长这么大你觉得最好吃的是什么?”

李子想了想说:“最好吃的是妈妈炒的油盐饭。”

夏雪又问:“往后若是有条件了,你最想吃什么?”

李子突然害羞起来,小声说:“我一日三餐都要吃妈妈炒的油盐饭。”

夏雪说:“哪天我去你家尝尝这么好的油盐饭,行吗?”

李子迟疑地说:“不过,要趁爸爸睡着了,才能带你去。”

夏雪说:“你家里的人不喜欢来客人吗?”

李子说:“家里炒菜的油少,我妈只敢趁爸爸睡着时,才敢炒油盐饭给我吃。”

夏雪突然伸出手将李子紧紧搂在怀里。

李子一紧张,竟然开口问:“叶碧秋对我说,夏老师好像失恋了。是真的吗?”

夏雪摇头时,眼泪流了出来。

见到眼泪,李子反而放松了。

“界岭这儿太冷,先前张老师就说过,冬天容易让人抑郁。”李子看了一眼压在玻璃板下的诗抄,又说自己听张英才同孙四海说过,“心情不好时,千万不要读陆游和唐婉的诗,也不要读普希金的诗。”

夏雪于是问,他们是否说过,这种时候读谁的诗最好。李子告诉她,张英才说,失恋时最好大声朗诵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孙四海不同意张英才的说法,认为心情不好时,要读一读错错错和莫莫莫,就像洪水要来,赶紧疏通河道,就不会堰塞成灾了。

“我觉得孙老师说得更有理。”夏雪说,“冬天再冷也还等得来春天,若是心里冷了下来,一生也温暖不了。李子,其实我好羡慕你。就像吃甘蔗,我是从最甜的蔸子往不甜的杪子吃,你是从不甜的杪子往蔸子上吃。我是会越吃越苦,相反,你越吃越甜。”

停了停,夏雪又说:“如果将来你有机会去城里,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有了钱就急忙去买宝马车的男人,更不要相信那些将宝马车停在身边与你搭讪的男人。”

“我早就想好了,除了家里人,我只相信余校长、邓老师、孙老师和张老师。”李子说完,又补充一句,“还有夏老师。”

夏雪说:“你一定要记住,不要急着去城里。如果心里还没有爱的人,更不要不顾一切地往城跑。晚点去城里,身心会更坚强一些。”

孙四海的笛声在余音袅袅中消失了。

紧接着,下午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了。

夏雪将一封信塞到李子的荷包里,要她放学之后再看。

雪花还在不紧不慢地飘落,地上已经有些积雪了。

余校长看到李子从夏雪的宿舍里出来后,才敲响上课铃。余校长走进教室后刚要大家打开课本的第三十一页,就猛烈地咳嗽起来。他用手帕捂着嘴也没用,先是站着咳嗽,然后弯腰咳嗽,最后竟然蹲在地上咳嗽。学生们耐心地听了一阵,大约是听李子说了一句什么,忽然哄堂大笑。余校长的咳嗽声也戛然而止,他站好后,本想再次让大家打开课本的三十一页,不知为何说成了一十三页。学生们又笑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