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美丽(第4/5页)

什么模范村春生倒不在乎,只是怕得罪了宋书记,自己支书的位子就保不住了。宋书记讲的也的确有理。他也知道,俊生家境不好,来禄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个。人家要是赔几个钱,只怕他们家也会依的。但他不能就这么当着宋书记表态了。只说,宋书记的意见很正确。不过我看先做做工作,要不然,人家会说,女儿怎么死的都不弄明白,赔几个钱就想了事?

这话有银妈听了不太中耳,但她不便明里怪春生,就说,还是宋书记讲的在理。我们出几个钱,也只是尽个心意,亲戚道理嘛。真的按理说了,这钱我们还不该出哩。喜英不在了,在你家是死了女儿,在我家是死了媳妇,一个理儿。我给你家出钱,谁给我家出钱呢?

宋书记问春生,你看怎么样?有银妈讲的是入情入理哩。春生埋头想了一下,说,也只好这样了。他便转达了俊生家的意思。钱要一万五,办丧事开一百五十桌,刘姓人一户来一个人。

双方又为这些细节讨价还价。最后说定了,有银家出一万二千块钱,开六十桌,只请娘舅直亲和五服内刘家人。

既然说定了,宋书记也就放心了。说,双方深明大义,这就对了。我代表乡党委向你们表示感谢。不过应该有个字据,不能空口无凭。还有,那一万二千块钱,也不能叫什么赔偿费,而是父母养老费。于是,宋书记口授,春生笔录,最后抄正,形成了一个协议,一致确认喜英服毒自杀。

协议立好了,宋书记又说,我再次强调一下,等会儿双方一签字,这就是法律文书了,具有法律效力。春生你有把握做好工作吗?

春生这时好像彻底明白了,喜英无疑是有银打死的了。看样子谁都明白,宋书记明白,有银一家更是明白。他感到内疚,自己把俊生一家出卖了。

不,也许俊生一家也明白了。

春生却无可奈何,只得说,我做好工作吧。

屋内进行这一切的时候,外面仍在闹个不停,就像战争,前线将士还在白刃相见,政治家们早在谈判桌上碰杯了。

春生出门叫了俊生老汉进来。老汉坐下苦着脸,一言不发。

怎么样?宋书记问。

一万二千块钱就买一条人命?

亲家公话不可这样说。我们这也只是替喜英尽个孝心。

宋书记出面打圆场。有银妈,依我一句话,再加一千块,也让老人家顺个心。

有银妈叹道,别人老以为我家钱多得当床板草垫,其实又有几个钱呢?再加五百吧。等我家情况好些了,亲家公有什么困难,只管开口。

总算说好了,俊生和有银妈都签了字,按了手印。宋书记握着老汉的手,说,老人家,感谢您啊,我宋某人感谢您,乡党委感谢您。又回头对春生说,关键时候,群众还是有觉悟的嘛,问题在于我们要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嘛。春生点头称是。

事情处理好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天也黑了。宋书记很忙,就告辞了。看热闹的人终于知道了一个结果,也心满意足地散了。有银妈便吩咐把灵堂再整一下,要像个样儿。还得请人写一副好挽联,喜英是一个孝顺儿媳哪。最要紧的是赶快去人把棺材买回来,晚上要入殓。

腊青老太留下来哭丧,来福也留下帮着料理。俊生老汉同春生、来禄马上回去,还得挨户通知三亲六眷和五服内族人明天来吊丧。

气氛安详多了。老太太恢复了亲戚的位置,受到尊重。因为女眷不多,哭的人少,不太热闹。这是丧事的大忌。有银家就拿录音机来,把老太太的哭诉录下,反复播放。老太太的哭诉就是一篇凄婉的悼词,听了的人无不落泪。

晚上八点多钟,喜英入殓,哭声大作。

忙完之后,有银妈把腊青老太叫到一边,说有事商量。老太太早不生气了,揩干了眼泪,心平气和地说,有事就直说吧,只要让女儿热热闹闹去,我也就安心了。有银妈说,亲家母你是知道的,有银不在家,他兄弟几个也都在外面,家里没人手。我也老了,理不了事了。你两个儿子很能干。我想这样,办丧事估计要四千块,我家干脆出五千,由你家出人操办,省得我们请别人。这也是俗话说的,请人哭娘不伤心。

腊青老太一时没有想过来,低着头不说话。有银妈就难为情了,说,不是我家仗着有几个钱就推担子,我家哪有什么钱?我家实在是没人手。就算是请你们家帮忙吧,又不是外人。

可以,那得马上去请他们回来。

老太太把来福叫到一边,说,你赶快回去,明天来吊丧的,只通知几家直亲,其他人就不要喊了。来福不明白意思,说怎么又变卦了?老太太生怕别人听见,又把儿子往一边拉一下,说,你怎么还不明白?他们家给五千块钱,丧事我们自己打经管,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来福一想,也有道理。但只怕爸爸和老弟早已把人通知到了,又马上回去封山(方言,指改变主意之后去回话),不太好,人家知道明天中午有顿牙祭,准备早饭都不吃的,这会儿又不叫人家来了,真过意不去。老太太见儿子仍站着不动,就急了。还不回去,人家睡觉了,要把别人从床上叫起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