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新题(第3/5页)

人们不停地给祝缨劝酒,陈枚则好奇,祝缨接下来要怎么打艺甘家?他歇了几天,净担心了,脸上的肉还没长回来,打算再等两天,等到山下更凉快一些再动身。

也不知道能不能目睹艺甘家的覆灭呢?

对了,还有姚辰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陈枚带着心事。

酒宴快结束的时候,祝缨对苏鸣鸾等人说:“大家都有酒了,我有一件正事,明天大家醒酒之后再说。”

郎锟铻问道:“难道是?”他伸手指了指路果的伤腿。

祝缨点了点头,头人们都颇为激动,这就是分好处的时候到了!他们都说:“好!”

陈枚也有点小兴奋,耐着性子看人回客房了,他自己却不回客馆,而是缠着祝缨:“叔父,这……不用瞒我吧?指点指点我?”

祝缨道:“你正事还没办完呢,就凑这个热闹?”

“呃?什么事?”

祝缨道:“梧州刺史府可还没建好,你不得出份力?再有,邸报按时送了吗?”

“刺史府可不怪我,羁縻嘛,又只有抽签轮流的副官,理事的司功司户之类的官员一概一没有,那得您请示朝廷,您也没上表。邸报……倒是想给,也没驿路通您这儿,没有刺史府发抄下去呀……”

根子就在梧州之前就不是一个正经的州,是散装的几个县,也没人揽总,顶多就是各家每年凑一块儿商量个事儿,比如一起交点布和米给皇帝。其他的就没了。司马之类的官职,也只是要一个官职,这个官甚至没有俸禄。

新梧州,更多的是一个地域上的范围,而不是一个被实际控制管辖的区域。

祝缨道:“我这不正开始呢吗?路,我来修,名单,我来拟,奏本我来写,你得把话给我捎回去。”

陈枚慷慨地说:“好!那,您别忘了给我爹的信。您是知道他老人家的,一件事儿,他总放在心上,您在这儿没事儿,我回去不带个答案回去,他能天天念叨,您就当可怜可怜我吧。”

祝缨被逗笑了:“知道了。你现在就走?”

“那可不是!”

“还是!既然来了,就来帮忙吧。”

“要做什么?”

“督促秋粮。你带着贡赋回去,说话也响亮些。以后梧州的贡赋,我们自己交。”

这个陈枚爱干,说:“好!”

“别急,话还没完。交多少,得有个定量。就把去年的总数固定下来,无论年景好坏,我就出这些。”

“啊?”

“啊什么?前几天的雨你也看到了,以后有这样的事儿,我报个灾,朝廷给我赈济?”

“这……”

祝缨道:“赈济如果没有我的,那我不能再出更多了,以后无论梧州有多大,就都是这个数,其他的,我自己想办法。怎么样?”

“这我也做不了主啊!”陈枚讨价还价的,“不过我能给您带话回去。”

“成。哦,还有贸易,别当我不知道吉远府打的什么算盘!课税,低买高卖。呵呵。”

陈枚道:“您别欺负吉远府太狠了,毕竟那里也有您的故人呐。”

“你只要把此间的事情说给政事堂听就好。”

“好。”

两人又谈了一些条件,陈枚好奇地问:“您到底要怎么做?”

祝缨叹气道:“以前对艺甘家缺了点儿德,现在有点儿小报应,谈不拢,只好打,手上的兵马有些散乱,得先盘一盘。你看就是了。”

……——

次日,祝缨与诸县令齐聚一堂,陈枚也硬凑了过来。连同花姐、祝青君、赵苏等人都在,祝缨把侯五也给请了过来。

路果第一个沉不住气,道:“大人,这要开始了吗?”

祝缨道:“要打仗,先要有安排,谁打哪里,出去打仗的人怎么吃、怎么走,赢了之后怎么分。对不对?”

路果道:“是。”

祝缨道:“既然是各家一起行动,我又是刺史,我现在主持,你们赞成还是反对?”

苏喆高兴地说:“当然是赞成!”

其他人也附和。

祝缨道:“好,我先设刺史府。”

她早有准备的,司马之类的副职是轮职,这个还不变,她自己亲自管着“官员考查”即司功,赵苏做司户,项安做司仓,小江做了司法,狱丞是周娓。祝青君就还是本州的校尉,管兵马,侯五被授以司兵之职。

侯五莫名其妙地被安了一个官儿,万万想不到自己还有这么一天。连连摆手:“我不成的。”

“你看家。”

那这倒可以,他同意了。

祝缨又把州学交给了花姐,花姐道:“全州的……我……”

祝缨道:“你看看还有谁能行?就你了。其他职缺,就看这次大战的表现了。”同时,她又把祝县的空缺给填了一填。项渔被任命做了县丞,江腾负责了县里的司法,巫仁做了祝县的司户,祝文被祝缨任命做了县尉,祝银则成为了县中的司仓。别业所剩的几个管事,也分别担任了主簿之类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