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不信(第3/4页)

下午,她就没再出门,自己也在家里看旧档。祝缨饭量不小,张仙姑唯恐她饿着了,过了一阵就拿了好些吃的来给她,催她休息一下:“总是坐着,身子都坐坏掉了,再吃点儿东西。”

祝缨也就从善如流,与花姐等人一块儿吃点心聊天儿。

也不瞎聊,而是顺口问一下府里人的情况:“看到有几个小孩子,说是咱们家的,有多少人成家了?”

花姐笑道:“男婚女嫁,不是很平常的么?他们唱着歌儿,又或者去猎了羊、有了地,拿给心爱的姑娘,姑娘看小伙子踏实听话,也愿意一起过活,就凑成一家了。”

打从“石头城”起,至今也有十年多了,当时的年轻人也都到了成家的年纪。山中风俗,看对眼了就有机会,十多年下来,也有稳定组成家庭繁衍的,数目还不算小。

这样的人家,花姐也留一些在府里继续帮工。祝县没有奴隶,之前是别业,名义上都是祝缨的佃户,人口繁衍得多了,放出去一些去做别的事也是正常的安排。

花姐道:“如今设县了,又是另一样规矩了吧?”

祝缨点了点头,道:“算役力吧。”

“好。小巫。”

巫仁道:“我都记下,明天同项三娘与赵大官人讲。”

祝缨道:“先前跟着我的人,也不容易,也要安家。”

祝缨心里琢磨着,凡要结婚的,得给人家分间单独的屋子,再给一点小家的生活用品,帮着结婚。北上十年,都不容易。

吃点心闲聊渐渐变成了安排庶务,在坐的竟都没有察觉,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得入神。

因周娓在,她们说的都是官话,在坐的官话倒还可以,周娓难得都听懂了,便也插言:“大人,已经设县了,娘子们身上的官职,是不是要定下来了?是正正经经的,咱们祝县的官员了?”

这些年是花姐揽总、兼管些学校的的事儿,小江与江腾两个司刑狱,先是项家兄妹,后是巫仁帮着管仓库、收租之类。以前是侯五,现在是祝青君管着防务。都是祝缨的自己人。

祝缨道:“当然。不过,先时帮忙的人有不少,都要有个妥善的安排才好。说不得,你们几个,要先忍一忍。”

最初别业缺人,除了项安、项乐来帮忙,还用了一些小管事。后来花姐等人搬到别业,仍然留有三个管事襄助,他们也需要有一席之地。

此外,跟在祝缨身边的祝文、祝银也都有些能力,也需要安排。有没有朝廷敕封,是很明显的一件事。本来正副职是搭档,差别不特别的大,一个职位一个县只有一个人得官的时候,正副的差别就显出来了。

然后是赵苏、项安、项乐等人,本身品级都不低,一下能占去几个比较高的位置,这还是他们愿意为自己俯身低就。

花姐道:“行。”

她表态了,二江也跟着说:“跟您的。”巫仁跟在后面点头。

祝青君出外巡逻了,周娓左右看看,又自己冒出头了,表情变得十分精彩!祝缨笑道:“都会有安排的!”

弄得周娓白了她一眼,花姐笑得更大声了。

祝缨道:“我说话算数。”她当下就指定了江舟管祝县的监狱。

江舟道:“我?”

“对,你别看她,她,我另有安排。梧州女监,也是要人的。”

江舟这才笑了起来,花姐也说:“恭喜。”

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安排就很明显了。祝县的,让资历浅一些的人担任。“日后”更高的官职,由资历深者承担。资历老的如花姐,与祝缨之间不必明言就有默契,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就争着要位置。

周娓也放下心来。

其余都依此办理。

花姐道:“这些年辛苦的这些人,总算也对他们有一个交代。”

祝缨道:“我倒还有一个念头,以后家业越来越大,如果有不能胜任而资历又老的。愿意退位让贤,我另拨些钱粮给他,算休致。”

花姐道:“那也不算白辛苦了。也好。”

不多会儿,就把这事儿给讲定了。正好,项安、项乐带着项渔也过来了,项安项乐在城里有自己的住处,项乐儿子已经不小了,也没有接过来——山下的先生更好些,他想让儿子先读书,再说。反而是项渔,一头扎到了别业,与叔叔姑姑住在一起。

祝缨问道:“这是有话要说?”

项渔道:“是。大人,我下山去看望阿娘,遇着县里的人,他们都很想念您,又想恭喜您得了敕封。也想请示您接下来的安排,想上山来探望您,不知道您意下如何?”

祝缨道:“我也很想大家,不过,告诉他们不急在此一时。时机到了,我会请他们过来吃饭的。”

三人互相看了几眼,道:“是。”

祝缨道:“正好,你们来了,你们与艺甘家无怨无仇,阿渔,你替我去见一见艺甘洞主吧,我给你向导和通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