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柳宗元与山水诗(第2/2页)

柳宗元的山水诗继承了王孟的精神旨趣和审美观照方式,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江雪》和《渔翁》。《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展示的天地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在水天一色、苍茫一片的背景上,远远地只有一个渔翁在江心垂钓。整个大自然无声无色,映照在诗人澄澈的诗心中,成为一片混沌无象的境界。由于在一个经过放大的绝对洁净幽寂的环境里突出了渔翁形体的孤独,从而也就显示了诗人超尘脱俗的清高气质。《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当一片炊烟渐渐消散,一声柔橹从江面传来时,渔翁已远下中流,惟有岩上白云无心地追随着他的孤舟。渔翁依山傍水、行宿无常的生活,便与追随无心的云水同归于自然了。空中传神的人物描写不仅给这秀丽的青山绿水增添了楚湘特有的神秘感,也给一个普通的渔父罩上了潇洒忘机的隐士色彩。“欸乃一声山水绿”写烟消日出时山水顿时现出一片绿色,但在诗人看来,仿佛是一声船橹摇绿了山水。构思之神奇,或与岑参“角声一动胡天晓”相通,而境界之空灵,又使之自成奇趣。

此外,柳宗元还有不少描写岭南风光的诗篇,构思奇特,富有浓郁的南国情调。使他那些借山水抒写乡愁的名作,也染上了瑰奇的岭南风味。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薛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诗内容、章法和用韵都效法孟浩然的《登万岁楼》,但能自成名篇,原因在取景的典型和兴寄的巧妙。茫茫海天、遥遥大荒中,芙蓉、薛荔在急风暴雨中经受打击的情状,与其说是登楼所见实景,还不如说是诗人意念中的大荒世界,令人自然想到诗人在政治的狂风暴雨冲击下的处境,以及连接宇内的浩茫心事。《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将广西之山奇削多峰的特点抽象成剑铓森立的比喻,以形容思乡之痛有如刀割的心情。想像之尖新奇异,又吸取了韩孟一派的长处。这两首诗虽不是专写山水,却因突出并夸大了南方山水的特点,并融入深切的贬谪之感,而创造出奇特的境界。

柳宗元和刘禹锡一样,都是以风骚和盛唐的传统创作方法为本,所以前人向来以他和王、孟、韦、柳并提,多称道其简古淡泊的风格,这确是柳宗元最有特色的一面。但他也明显地受到当时奇险诗派影响。他和刘禹锡虽然政治遭际相同,但由于性格的差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吸取了不同的时风,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