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9页)

然而,这一认的结果是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翁远行的父母亲都是工人,有一个妹妹在写字楼当文秘,全家人都不相信见到生人还会脸红的翁远行敢去杀人,尤其是翁远行的父亲,他完全不能接受祖祖辈辈清白的家世出了一个杀人犯的事实,他觉得证明这一点甚至比救翁远行的性命还要重要,所以全家人变卖了所有能变卖的东西,想为这个贫寒之家为翁远行讨回一个公道,但这显然是徒劳,无论是上访、写申诉材料还是找有关部门,在这件事上都看不到一点希望之光。

不仅如此,父母亲的住处曾经两次被不明身份的人抄家,父亲被打致重伤,当即送进医院,妹妹加班没有回家算是幸免,但也没有原因地丢了工作,母亲在饱受惊吓和极度伤心中,在翁远行坐牢的第四年过世。

这些话听得呼延鹏冷汗淋漓,可是看着翁远行波澜不惊的叙述,谁都会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可信的。

翁远行最后说,他最感谢的人就是徐彤律师,开始家里还凑了点钱给徐律师,后来根本拿不出钱来了,但是徐彤律师坚持帮助他们。每次到狱中找他,他只会哭,说不出话来,徐律师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一定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洗清自己的冤屈。也就是在徐律师的鼓励下,他才变得坚强起来。

这个晚上几乎都是翁远行在说话,房间里回响的尽是他单调的声音,而呼延鹏一是对翁远行的遭遇深感震动,二是他吃不准自己应该怎么表态才更合适。所以他几乎没说什么话,但内心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冲击着。

送走了翁远行,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但呼延鹏却毫无睡意,他极有冲动给洪泽打一个电话,像当年在学校时那样,吵不清问题谁都不许睡觉,谁睡就折磨谁,非要把问题吵清楚不可。此刻的呼延鹏很想对洪泽说,当我们在你的宽大的办公室里权衡所谓的官场利弊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翁远行这样的人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又有谁对他无罪的六年牢狱之灾负责?在学校时,我们都曾把唐人刘知己在《史通·惑经》篇里的“良史要以实录直书为贵”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而我们至今又实录直书了多少东西?你每天给我们下达的红头批示就有一大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伸张正义的话,那么呼唤全社会的良知觉醒岂不是一句空话?!

不过呼延鹏还是没打这个电话,他觉得自己这么做未免太学生腔了,而且洪泽从梦中惊醒又怎么可能一下子明白他的心迹和情怀,所以他倒在床上,好长时间难以入睡。

直到天边发白,呼延鹏才昏沉沉睡过去。

上班迟到对于他来说在所难免,将近中午的时候,呼延鹏才回到报社,路过机动组时,他听见有人叫他的名字,透过走廊上的玻璃窗,他看见是槐凝在向他招手,于是他突然想起洪泽前些天的酒后真言,顿时满脸笑意,以至于走到槐凝面前,槐凝满脸狐疑道:“什么事这么高兴?远远看见你就是有牙没眼。”

呼延鹏忙道:“没什么没什么。”

槐凝在堆满稿件、照片、书籍的桌上找了一会儿,终于找到一个牛皮纸大信封,从里面抽出几张照片,她说,呼延鹏写的那篇报道见报以后,她便想方设法打听到翁远行出狱的时间,结果那天有众多媒体守候在看守所门口,包括电视台也在那里架了机器,所有的照相机大炮一致对着灰色的铁门。翁远行的妹妹和老爸也去了,还有徐彤律师,但是等来等去翁远行并没有从大铁门里走出来,而走出来的一名管教对媒体说,他们已派车将翁远行送回家,大家可以散了。

槐凝的照片拍的是翁远行的老父亲给徐彤律师当众下跪的画面,场景让人无比心酸。槐凝说:“这些照片你或许用得上,不如就放在你那里吧。”

呼延鹏心想,还不知用上用不上呢,想过之后又深感惭愧,忙以虔诚的态度接过照片,并连声道谢。

槐凝又道:“你的这篇报道真的写得很好,有事实,又有让人深思的东西。我在拍这些照片时心里很堵,明明是没杀过人的这家人却要下跪,要对别人感恩戴德,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耻辱。”

其实呼延鹏跟槐凝并不是很熟,但此刻却感到与她心灵相通,于是便跟她聊了起来,其间也说到翁远行昨晚去找他这件事。

槐凝说:“那你完全可以做一些后续报道啊,需要照片的话我会配合你。”

呼延鹏含糊道:“我是要把后续报道写出来,能不能发稿就不一定。”

槐凝显然听出了弦外之音,她想了想道:“新闻调查不仅要搞清楚案情的来龙去脉,还要追究案件的背景,追究案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相比之下后者更为重要,而只要拿到第一手证据,能掌握到铁的事实或真相,就什么也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