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宋春梅很能干(第6/8页)

但是吧,这高兴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的,他们就发现不对了。

是的,发现不对。

因为,宋春梅挣钱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宋春梅挣钱了,虽然她叫卖春联看起来很不上档次,但是他们那个铺位来来回回的总有人,而大集里卖春联的不少,但是不知道为啥,看起来都没有宋春梅卖的好。

他们是看得出的,几乎每个人都要七七八八的买好几块钱的,要命哦,就那么几张纸,就好意思要几块钱?这怎么不去抢啊。他们几个躲在角落里偷偷看,看了好一会儿,越发的觉得不对啊。

这一会儿的功夫,这才多长时间啊,到手就有几十块了。恐怕再买一会儿上百块也不止的。虽说这个东西有成本的,但是他们还是觉得宋春梅肯定是赚大了的。

这会儿也别说什么丢脸不丢脸了。

他们就是觉得闹心,宋春梅怎么就能赚到钱了呢,她凭什么啊!

田富贵一家子能够靠着嫁女儿拿彩礼赚钱,又靠着女儿贴补成为首富,这样的人哪里还看什么脸面,在钱面前,多少脸面都不重要。他们这会儿可是不管什么叫卖丢脸,真的想不起来这个了。

一家三口几乎是黑着脸从大集里挤出来的。

他们偷偷看了将近三个小时,愣是看着宋春梅东西都卖光了,然后又去帮田朗他们卖东西。田富贵算了一下,他们观察了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啊,宋春梅进账至少有好几百的,就是不知道他们的成本多高。

不过他也晓得,成本恐怕也不会很低,不是只看进货价,还有来货的费用,省城可不近了,虽说宋春梅是托宋石头和田朗捎的东西,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给钱。

路费还是要承担一些的。

可是就这,他还是觉得火气很大。

这就凭什么啊!

看到别人赚钱可是比自己发财还更痛苦,田富贵不高兴,周雪花不高兴,宋春菊不高兴。这不高兴的一家三口真是恨不能原地大哭一场。

一路回去的途中,都脸色漆黑,黑的能滴出墨汁儿了。

大家看着这一家三口几乎啥也没买还气哄哄的,也不知道发生了啥?

田青枣:“不会是遇到小偷了吧?不然咋这样?”

“不能,遇到小偷他们肯定是要说的啊。看样子不像,谁知道他们又咋了,你也不是不知道,他们家人就是这么神神道道的。”

“那倒是也对……”

他们一家三口怪里怪气,少不得有人多揣度,不过大家也没有问到面儿上,毕竟也是知道他们家人的性格的。车子一路回去,回家的途中,一家三口都相顾无言。

宋春梅倒是在车上睡得挺好,回家的时候还跟田青松两个人边走边商量呢。

“明天咱们再多带一点,大不了卖不完拿回来,别是带的少了,没到点就收摊,一天的摊位费也是不少钱呢。咱们可不能浪费了。”

“还是媳妇儿你说的对。”

不管是宋春梅夫妻两个还是田朗领着外甥,大家是都看到他们出门带了不少东西,但是回来是两手空空,不用多说就晓得都卖光了。有些有心思的,难免就琢磨起来。

看来这买卖是做得的。

大家都是同村人,田青松两口子做得了,田朗带着外甥也做得了,没道理他们不行啊!要知道,他们卖的也不是什么特别金贵的东西,都是很常见的。

炒花生炒瓜子儿春联儿,这哪有什么难度。

不少人心思都长草的了。

那是恨不能立刻就去卖东西的,但是现在突然进货,倒是也不知道去哪儿更好了。他们是都知道的,田朗是从省城进的货,他不是本地货源,问了田朗也没有用。

其实他们也不想想,就算是本地,田朗会随便说吗?给自己增加对手?

不过说起来本地自然是有批发的,可田朗还是在外地进货,就是因为省城那边更便宜。他们县城临海,那渔民是多过种地的,本市其他的县城也是大多数都是种植玉米水稻这些,花生瓜子儿真是不多。

既然少,价格自然就不那么合适。

但是省城那头就不一样了,那边好几个城市都不临海,那种植的品种就比较多样,东西多就没那么值钱。所以别看是从省城那边运回来的,但其实田朗的成本还比本地进货低一点呢。

至于春联,那也确实是省城的品种更多,毕竟是省内最大的城市,他们这个城市只能算是小城。比大小比不过省城,比富裕比不过滨城,就连暴发户都不如隔壁煤城多。

不过宋春梅他们的事儿到底还是让大家动心了,不少人回家之后都嘀咕揣测呢,就不说外人,就连田朗的哥嫂都要揣测这小子能赚多少。

宋春梅这边也一样,一回家王山杏就凑上来。

“大嫂,你们回来啦?咋样?卖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