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那里边可能含有的不自然要素(第2/4页)

“细节敲定了,另行奉告。”

我们必须商量的事就此完了。免色随后忽然想起似的补充道:“对了,那么说来,维也纳时代的雨田具彦,后来又得知了一点点事实。被认为他参与的纳粹高官暗杀未遂事件,上次说发生在Anschluss之后不久,准确说来发生在一九三八年初秋,也就是Anschluss大约半年之后。关于Anschluss,大致原委知道的吧?”

“知道的不怎么详细……”

“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德国国防军突破国境线单方面入侵奥地利,转眼之间就控制了维也纳。并且逼迫米克拉斯总统任命奥地利纳粹党领导人赛斯·英夸特为总理。两天后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四月十日举行国民投票,问国民是否愿意与德国合并。虽然大体算是自由的秘密投票,但由于做了很多手脚,实际投反对(1) 票似乎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结果,赞成合并的票数占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五。如此这般,奥地利这个国家彻底消失,其领土沦为德国一个地区。你去过维也纳的吧?”

漫说维也纳,日本都从未离开过。甚至护照都未沾手。

“维也纳是别无同类的城市。”免色说,“在那里稍微住些日子,这点马上就看得出。维也纳和德国不同。空气不同,人不同,食物不同,音乐不同。总的说来维也纳是品味人生、怜惜艺术的特殊场所。但是,那一时期的维也纳完全处于混乱的极端。狂风暴雨劈头盖脸而来。雨田生活的,恰恰是那般动荡的维也纳。举行国民投票前,纳粹党员还算相应守规矩,而投票一结束,当即露出暴力本性。Anschluss后希姆莱(2) 最先做的是在奥地利北部毛特豪森修建集中营。到完工只用了几个星期时间。对纳粹政府来说,建集中营是优先一切的当务之急。并在短时间内逮捕了几万政治犯关进那里。关进毛特豪森的主要是‘没有矫正希望’的政治犯和反社会分子。因而犯人所受待遇极为残酷。很多人在那里被处死。或者在采石场高强度体力劳动中最后丧命。所谓‘没有矫正希望’即意味一旦被送进去就不可能活着出去。此外,反纳粹活动家中有不少人连集中营也没送,直接在审讯中被拷打致死,从黑暗到黑暗,死无葬身之地。认为雨田具彦参与的暗杀未遂事件,恰恰发生在Anschluss后的极度混乱之间。”

我默默听着免色的话。

“不过刚才也说了,一九三八年夏秋之间发生在维也纳的纳粹高官暗杀未遂事件没找到正式记录。想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如果实际存在那样的暗杀计划,希特勒和戈培尔(3) 势必大肆宣传,在政治上加以利用,一如水晶之夜(Kristallnacht)那次。水晶之夜知道的吧?”

“大致情形。”我说。过去我看过以那一事件为题材的电影。“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被反纳粹的犹太人枪杀,纳粹利用这一事件在德国全境掀起反犹太暴动,很多犹太人经营的商店被毁,很多犹太人被杀害。事件名称来自窗玻璃被打碎时飞溅的玻璃片像水晶一样闪光。”

“说得不错。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发生的事件。德国政府声称是自发性蔓延开来的暴动,其实是戈培尔主导的纳粹政府利用暗杀事件有组织策划的暴行。暗杀犯赫舍·格林斯潘为抗议自己的家人在德国作为犹太人惨遭迫害而犯此罪行。最初企图杀害德国大使,未果,于是代之以开枪击毙所见大使馆工作人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枪杀的大使馆工作人员拉特因有反纳粹倾向而受到当局监视。不管怎样,假如那一时期的维也纳有暗杀纳粹要人那样的计划,毫无疑问会开展同样的宣传,并以此为借口对反纳粹势力进行更严厉的镇压。至少那一事件不至于被悄然埋葬在黑暗之中。”

“之所以未能公开,是因为有某种不能公开的情由吧?”

“事件实有其事似乎可以断定。但被认为参与暗杀计划的人大部分是维也纳的大学生。他们一个不漏地被逮捕判刑或被杀害了。估计是为了灭口。另一种说法是,抵抗组织的成员中也有纳粹高官自己的女儿参加,这也是事件被封而不宣的一个原因。但真伪无法确认。战后出现几种证言,而那些外围性证言有多大程度的可信性,都还不足以确定。顺便说一句,那个抵抗组织的名称叫‘坎德拉(candela)’。拉丁语,意为照亮地下黑暗的蜡烛。日语的‘カンテラ’即由此而来。”

“事件当事者一个不剩地全都被杀害,这意味活下来的只有雨田具彦一人。是这样的吧?”

“估计是那样的。战争即将结束时根据中央保安总局的命令,有关事件的秘密文件全被烧毁,无一幸存,其中的史实被彻底埋葬在历史的黑暗之中。如果能向幸存的雨田具彦问一下当时的详情就好了。时至现在,肯定很困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