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五 · 滦 阳 消 夏 录 五(第2/26页)

:“怨毒之于人甚矣哉!”君子宁信其有,或可发人深省也。

注释

殇(shānɡ):未成年而死。

逋(bū)负:拖欠税务或债务。

转毂(ɡǔ):飞转的车轮。比喻行进迅速。

恒河之沙:佛教语。像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恒河,南亚大河,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史迁:即司马迁。司马迁去世后,人们尊称为“史迁”。

译文

一般人把早夭的孩子叫做讨债鬼,这种事情本来就有。卢南石说:朱元亭的一个儿子病重,临死前,呻吟着自言自语道:“这下还欠我十九两银子。”不一会儿医生开了人参,煎好还没有来得及喝,这个孩子就死了,所用的人参正好值十九两银子。这是不久前的事情。有人说:“四海之内,一天当中,夭折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前世欠债的怎么会有如此之多?”要知道生生死死如同转轮,因果报应循环不已,就像恒河里的沙粒,数量无法测算;就像天空里的云彩,并不按照人们的设想变幻形态。这一切确实很难一概而论。但是概括起来,冤孽纠结,大多由于财物引起。老子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的一生,大概没有不是被这些牵制着的。不过天地所生的财物,只有这么些数目,这边得到了,那边就失去,这边盈馀了,那边就亏损。狡诈因此而产生,恩仇因此而萌发。善恶业缘的报应,可以延续到三世。看看谋利的人这么多,就可以知道讨债的人不会少了。司马迁说过:“怨毒的心对于人来说,真是太可怕了!”因此君子宁可相信有讨债这样的事,也许可以启发人认真思考。

里妇新寡,狂且赂邻媪挑之。夜入其闼,阖扉将寝,忽灯光绿黯,缩小如豆,俄爆然一声,红焰四射,圆如二尺许,大如镜,中现人面,乃其故夫也。男女并噭然仆榻下。家人惊视,其事遂败。或疑嫠妇堕节者众,何以此鬼独有灵?余谓鬼有强弱,人有盛衰。此本强鬼,又值二人之衰,故能为厉耳。其他茹恨黄泉,冤缠数世者,不知凡几,非竟神随形灭也。或又疑妖物所凭,作此变怪,是或有之。然妖不自兴,因人而兴。亦幽魂怨毒之气,阴相感召,邪魅乃乘而假借之。不然,陶婴之室,何未闻黎邱之鬼哉

注释

闼(tà):小门。这里指内室的门。

嫠(lí)妇:独居的寡妇。

陶婴:春秋时期鲁国陶门的女儿。汉代刘向《列女传·鲁寡陶婴》记载:陶婴年轻守寡作歌明志表示自己不愿再嫁,后代以陶婴为妇女贞节的典型。

黎邱之鬼:《吕氏春秋·疑似》记载,魏国有个叫黎邱的村子,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成别人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译文

村里一个女人刚死了丈夫,一个轻佻的家伙贿赂邻居老太太牵线挑逗。夜里进了寡妇的卧房,关上门要睡觉时,忽然灯光变得暗绿,灯焰缩小得像豆子,不一会儿一声爆响,红光四射,有方圆二尺左右的镜子那么大,里面映出一张人脸,竟然是寡妇的亡夫。这两个男女一声嚎叫,昏倒在床下。家人闻声吃惊地察看,结果奸情败露。有人说,寡妇失节的不少,为什么只是这个鬼有灵?我认为鬼有强弱,人有盛衰。寡妇的亡夫本来就是刚强的鬼,又赶上这两个人神气不足,所以鬼就能作怪。其他的鬼饮恨于地下,几世也翻不了身的,不知有多少,不能认为他们的灵魂就随着形体一起消失了。又有人怀疑是妖物假托亡夫作怪,这种事倒也不是没有。不过妖物不会自己无端作怪,它是因人而作怪。也许是在幽魂怨毒之气的阴阳感召之下,妖物乘机假托作怪。不然的话,在贞节的鲁国陶婴房里,怎么没听说有黎邱的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