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第2/3页)

第二,《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通过各种错综复杂的具体事件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主题思想。作品的情节大致是这样展开的:漫长的雨季终于结束,快乐的晨曦预示着太阳就要冉冉升起,正是无巧不成书,一系列的故事恰恰都发生在这久雨初晴的第一天:连接伊列乌斯和伊塔布纳市的公共汽车试车成功就要开始正式运行,公路运输公司决定宴请包括两市市长在内的头面人物以示庆祝;酒店老板纳西布将承办这次宴会,而他的厨娘却辞职出走,告老还乡;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奥乘船从首都回到伊列乌斯市,决定参加市长的竞选;庄园主热苏伊诺开枪打死了妻子西妮娅济娜和与她通奸的牙科大夫奥斯蒙多·皮门特尔;四处奔波、急于雇到一名新厨娘的纳西布在奴隶市场上巧遇刚刚到达该市、满身污垢的加布里埃拉。时隔一天,《伊列乌斯日报》发表醒目文章,猛烈抨击拉米罗,热烈赞扬蒙迪尼奥;新旧两派之间的斗争正式公开化;西妮娅济娜和奥斯蒙多·皮门特尔的葬礼一前一后紧紧相接;公路运输公司举办的宴会在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开始,虽未发生什么乱子,却预示着一连串的斗争将不可避免;纳西布与新厨娘加布里埃拉的爱情故事开始。小说的前两章只讲述了两天之内所发生的事情,然而作家却通过众多的线索,开合自如地把各种人物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并随着作品故事情节的展开,把他们一一介绍出场,把伊列乌斯的历史和现状、社会风貌和习俗极为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故事脉络清晰,情节异常紧凑,矛盾一层层深入展开:《伊列乌斯日报》被焚;负责勘察港口的工程师抵达该市,却又因与玛尔维娜公开谈情说爱被迫逃离;疏通港口的工程终于动工;伊塔布纳市市长遇刺;纳西布与加布里埃拉结婚三个月后又分了手;从首都雇请的高级厨师在商业餐厅行将开业的前一天突然失踪;竞选市长的工作激烈进行;加布里埃拉再次戏剧性地成为纳西布的厨娘等。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的设置既巧妙又扣人心弦,使读者产生一种非要一口气把它读完不可的兴头,这正是《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的艺术魅力所在。

第三,《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书中的人物刻画细腻、深刻。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到,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芸芸众生的群像图跃然纸上:立志改革创新的可可出口商蒙迪尼奥,专横固执的老庄园主拉米罗上校,不畏强暴、勇气十足的上尉,学者派头十足又容易激动的博士,知识渊博、极有见解的若奥·富尔仁西奥,善于装腔作势、专在女人身上打主意的托尼科,还有勇于追求自由的玛尔维娜等,一个个形象丰满而又逼真。此外,作者还很注意赋予自己笔下的人物以鲜明的个性。例如,同样是写大庄园主,可是他们的个性都不一样:里贝里尼奥粗犷豪侠,阿曼西奥·莱阿尔外柔内刚,梅尔科·塔瓦雷斯冷酷无情,曼努埃尔·达斯·昂萨斯因循守旧。作品中的加布里埃拉更有她独特的个性:心地纯洁善良,性格乐观开朗,勤劳朴实,不为金钱所动,不会装腔作势。她爱纳西布,她的灵魂是天真无邪的。巴西很多评论家把她看作是“巴西人民的化身”,“整个巴西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妇女形象”。当掩卷回味,书中的人物一个个浮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的确能感受到一种艺术享受。

第四,《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在文体结构、布局上也非常新颖、别致。作品分两卷,由四大章、七十一节组成。每卷卷首均有内容提要,每章前面都有抒情诗文,每节又有醒目的标题,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作品的章节之间相互照应,每一处波涛的兴起都有预先的伏笔,用来烘托和突出主要人物,通过对比、内心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这些在作品中安排得都非常成功。另外,《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品对求雨游行场面、多斯·雷伊斯姊妹的圣诞节马棚和载歌载舞的节日庆祝活动的描写,宛如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使我们可以领略一番异国风情。小说文笔优美流畅、通俗易懂,抒情和幽默兼而有之,而且用得恰到好处。

综上所述,《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不愧为巴西当代的优秀作品。译介这部作品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强对巴西社会情况的认识与了解,并从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借鉴。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书的初译稿完成后不久,我便有机会前往巴西,在坎皮纳斯大学语言学院进修葡萄牙语和巴西文学。虽然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将该书译好,在巴西的生活与进修对我译校此书也极有帮助,但由于水平所限,译文中错误与不妥之处仍然难免,敬希读者,尤其是通晓葡萄牙语的读者,不吝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