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的节日活动(第2/5页)

若苏埃站了起来,脸色苍白消瘦,他当着格洛莉娅的面用丝绸手绢擦了擦并没有出汗的面颊(此外,为了格洛莉娅,他从头到脚都打扮了一番:头上涂了有香味的发蜡,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接着就热情地赞扬起这位从里约来的记者,称他是一位“敢食人肉的和属于未来主义派新一代人的光辉天才”。若苏埃在对这位年轻人大加赞扬的同时,特别抨击了在过去的文学创作中以及在伊列乌斯社会生活里所盛行的表里不一的虚伪恶习。他认为文学的任务应当是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人生的欢乐以及女人们漂亮的肉体而丝毫无需掩饰。他利用这一机会朗诵了由格洛莉娅给他带来的灵感而作的一首诗,诗中的词句肉麻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格洛莉娅骄傲地鼓起掌来。阿尔弗雷多的太太本来想退场,她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恰好这个时候若苏埃的话讲完了,她想听听这位记者会讲些什么。谁也听不懂这位记者的讲话,但是它的内容并不诲淫诲盗。

对这类事情人们差不多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伊列乌斯市的变化实在太大了,就像马乌里西奥律师在一次发表演说时所讲的那样,伊列乌斯市成了“妓女的天堂,伤风败俗者的乐园,昔日的那种节制、简朴和庄重的美德业已荡然无存”。马乌里西奥是市长的竞选人,他决心为恢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努力。当玛尔维娜出逃的消息正到处流传而且后来很快又被证实了的时候,格洛莉娅出席这么一次讲座怎么能不使人感到惊奇呢?每艘轮船上都有放假的学生走下来,唯独没有见到寄宿在梅尔塞斯学校的玛尔维娜。起初人们以为,准是梅尔科·塔瓦雷斯想要加重对女儿的惩罚,因此不准她回家度假。

但是,当梅尔科突然前往巴伊亚市,然后又和出发时一样一人回到伊列乌斯市的时候,只见他脸色阴沉,好像一下子衰老了十岁,真相终于大白了。玛尔维娜利用放假时学生们纷纷回家、学校里一片混乱的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逃了。梅尔科去找了警察,但玛尔维娜不在巴伊亚市。梅尔科又和里约联系,结果也没有找到玛尔维娜。于是大家都认为,她准是找负责勘测港湾口的工程师罗穆洛·维埃拉同居去了,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原因可以解释她为什么要出逃。这一下老处女们又有了话题可以眉飞色舞地议论了。甚至连若奥·富尔仁西奥也曾这样想过。里约警方把这位工程师找去,查清此人对玛尔维娜的情况确实一无所知,因为自他从伊列乌斯返回里约以后就再也没听到过这位姑娘的任何消息,若奥·富尔仁西奥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才开始高兴起来。工程师真的不知道并且也不想知道玛尔维娜的事,于是姑娘的出逃就成了谁也无法理解的奥秘,他们预言不久她就会感到后悔,就会重返家园的。

若奥·富尔仁西奥不相信玛尔维娜还会回来,他遗憾地说:

“我肯定她是不会回来的。她要远走高飞,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过了很多月以后,直到第二年可可收获的季节,才传来消息说玛尔维娜在圣保罗市,白天在一个办事处工作,晚上就去学习,是单身一个人过日子。于是玛尔维娜母亲的心头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从未出过远门,梅尔科对她的话一向是连听都不去听的:

“我没有什么女儿了!”

这些都是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情了,而在那年的年底,玛尔维娜的出逃则是一大丑闻,是人们常常提到的坏典型,它证实了马乌里西奥律师在提前进行的竞选活动中所发表的激烈的演说是不无道理的。

选举将于第二年的五月进行,但是,马乌里西奥律师早已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四处游说了。他向人们大声地疾呼,要恢复伊列乌斯已经失去的体面与尊严。然而,看来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准备这样做,新的习俗已经遍及到各个领域,就连家庭内部也是如此,特别是到了年底,随着在外读书的学生们纷纷回乡度假,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所有的学生都站到了上尉这一边,他们甚至在纳西布的酒店举行了一次晚宴来招待上尉。科里奥拉诺上校是拉米罗·巴斯托斯忠实的追随者之一,但是他的儿子埃斯特旺·里贝罗——一个法律系三年级的大学生——却在宴会的祝酒词里把上尉称之为“会把伊列乌斯从落后、愚昧和穷乡僻壤的习俗中解放出来的未来的市长,一位致力于进步事业并将使文明之光照亮这个可可之城的候选人”。更糟糕的还是阿曼西奥·莱阿尔的儿子,他总是跟他的父亲唱对台戏,时常当面与他争论不休:

“爸爸,你应该明白,你们已经无能为力了。拉米罗代表了过去,蒙迪尼奥·法尔康则代表着未来。”阿曼西奥上校的儿子在圣保罗市土木工程学院读书,张口就是公路、机械和进步。“你跟拉米罗站在一起是有道理的,这是出于感情上的原因,我尊重这一点。可我不能跟着他走,你也应该理解我。”他总是和疏通港湾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混在一起,穿上潜水衣,下到航道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