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因游戏仙猿露意念劬劳孝女伤怀(第2/3页)

林氏要替女儿置办行装,随即带着儿女,别了哥嫂,把丈夫包裹也带了回来。唐敏问知详细,手足关心,好不伤感。小山回来,每日令乳母把些桌椅高高下下,罗列庭中,不时跳在上面,盘旋行走。这日林氏看见,问道:“我儿,你这两日莫非入魔境?为何只管跳上跳下,四处乱跑,这是何意?”

小山道:“女儿闻得外面山路难行,今在家中,若不预先操练操练,将来到了小蓬莱,如何上山呢?”林氏道:“原来如此,却也想的到。”不知不觉,到了七月三十日,小山带着乳母,拜别母亲叔婶。林氏千丁宁、万嘱咐,无非寻着父亲,早早回来的话,洒泪而别。唐敏把小山送到林家,并将路费一千两交代明白,别了林之洋,仍去处馆。后来本郡太守因太后开了女科,慕唐敏才名,聘请课读女儿去了。

林之洋置了货物,因多九公老诚可靠,仍要恳他同去照应。无奈多九公因在歧舌得了一千银子,颇可度日,兼之前在小蓬莱吃了灵芝大泻之后,精神甚觉疲惫。如今在家,专以传方舍药济世消遣,那肯再到海外。禁不起林之洋再四恳求,情不可却,只得勉强应了。当时商量兰音、若花如何安置。

多九公道:“此时唐小姐既到海外,林兄何不将兰音小姐送与令妹做伴?况此人乃唐兄义女,自应送去为是。至若花小姐乃尊驾义女,仍带船上,与侄女同居。日后回来,替他择一婚配,完其终身,也算以德报德了。”林之洋连连点头。

当时将兰音、若花接到家中。田凤、秦小春也都过来,与小山诸人见礼。林之洋一一告知详细,小山这才明白。大家一经聚谈,倒像都有夙缘,莫不亲热,彼此序了年齿,都是姊妹相称。小山问起若花为何远出之故,若花把立储被害各话说了,那眼泪不因不由就落将下来。小山道:“姐姐以龙凤之质,储贰之尊,忽遭此患,固为时势所迫,亦是命中小有驳杂,何足为害?妹子细观姐姐举止,真是大度汪洋,器宇不凡,将来必有非常奇遇,断不可因目前小有不足,致生烦恼,有伤贵体。久后姐姐才知妹子眼力不错哩!”若花道:“承阿妹过奖,无非宽慰愚姐之意,敢不自己排解,仰副尊命?”

林之洋又把要送兰音与妹子做伴之意说了。小山大喜道:“甥女正愁母亲在家寂寞,今得兰音妹妹过去,不但诸事可代甥女之劳,并可免了母亲许多牵挂,真妙极了!”于是谆托兰音在家照应,日后寻亲回来,再为拜谢。兰音道:“姐姐说那里话来!妹子当日若非寄父带来医治,久已性命不保。如此大德,岂敢相忘?今姐姐海外寻亲,妹子分应在家侍奉寄母,何须相托。此去千万保重,妹子在家静候好音,良会不远。”

小山道:“妹子向闻凤、小春二位姐姐都是博学,可惜才得相逢,就要奉别。不能畅聆大教,真是恨事。”二人连道不敢。田凤道:“姐姐此去,明年六月可能回来?”小山道:“道路甚远,即使来往顺风,明秋亦难赶回。将来只好奉扰二位姐姐高中喜酒了。”秦小春道:“我们虽有观光之意,奈路途遥远,无人伴送。前已同母舅商议,原想到了彼时,如姐姐高兴赴试,我姐妹可以附骥一往。不意姐姐忽有海外之行,我家母舅又被林叔叔邀往船上照应,看来我们这个妄想也只好中止了。”

林之洋道:“去年俺同妹夫正月起身,今年六月才回,足足走了五百四十天。今同甥女前去,就算沿途顺风,各国不去耽搁,单绕那座门户山,也须绕他几个月,明年六月怎能赶回?前日俺得考才女这信,也想教俺婉如随着甥女同去考考,倘碰个才女,也替俺祖上增光。那知甥女务必要教俺同到海外,看来俺这封君也做不成,纱帽也戴不成。据俺想来,如今有这考试旷典,也是千载难逢的,甥女何不略停一年,把才女考过,再去寻亲?倘中才女,替你父母挣顶帽,挣副冠带,岂不是好?”小山道:“甥女如果赴试,这个才女也未必轮到身上;即使有望,一经中后,挣得纱帽回来,却教那个戴呢?若把父亲丢在脑后,只顾考试,就中才女,也免不了‘不孝’二字。既是不孝,所谓衣冠禽兽,要那才女又有何用?”说着,不觉滴下泪来。若花暗暗点头。兰音道:“姐姐此话实是正论,自应寻亲为是。但大家明日就要起身,乳母此地又生,却教那个把我送去?”林之洋道:“此时俺又有事,只好托俺丈母送甥女回去。好在往返不过四五十里,他于夜间赶回,也不误事。”当时雇了一只熟船,托江氏带了乳母,把兰音送交林氏,即于半夜赶回。

到了次日,田凤、秦小春拜辞回去。林之洋仍托丈母在家照应,同妻女、小山、若花,由小船来到海边,上了大船,登时扬帆。走了三月之久,才绕出门户山。林之洋惟恐小山思亲成病,沿途凡遇名山,必令小山朝外看看。谁知小山看了,倒添愁烦,每每堕泪,林之洋甚觉不解。这日同多九公闲谈道:“当日俺妹夫来到海外,凡遇名山大川,一经他眼,处处都是美景,总是赞不绝口。今俺甥女来到海外,俺要借这山景替他开心,那知他见这些景致,倒添烦闷。这是甚意?难道海外景致与当日不同么?”多九公道:“海外景致虽然照旧,各人所处境界不同。当日唐兄一意游玩,毫无挂牵,只觉逍遥自在,但凡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属乐境;甚至游玩之时,还恐不能尽兴,往往恋恋不舍。如今唐小姐一意寻亲,心中无限牵挂,只觉愁绪填胸,忧思满腹。所以耳闻目见,不是触动在外离思,就是感动父亲流落天涯之苦,纵有许多景致,到他眼中,也变作无限苦境了。昔人云:‘无云之月,有目者所快睹也,而盗贼所忌。花鸟之玩,以娱人也,而感时惜别者因之堕泪惊心。’故或见境以生情,或缘情而起境,莫不由于心造,丝毫不能勉强。”林之洋点头道:“原来有这讲究,等俺慢慢再去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