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现红鸾林贵妃应课揭黄榜唐义士治河(第3/3页)

谁知国舅自从那日安顿众百姓,次日上朝,国王只推有病,总不见面,把个国舅急的走出走进,毫无主意。并闻府中已被众百姓团团围住,专等治河回音,更觉着急,又不敢回府,又恐唐敖走脱,因派许多兵役在城门把守,又差人时刻送酒送菜到迎宾馆去,又挑了几担鱼肉鸡鸭之类,送到唐敖船上,无非遮人耳目,恐怕冷落之意。当日就在朝堂住了。

第二日将发晓,国王起来,大为不乐,将国舅宣来问道:“那揭榜妇人可在么?”国舅奏道:“此人现在宾馆。因国主没有示下,大约今日就要回去。”

国王道:“他果能治河,我念生灵为重,原可施恩,把王妃释放。不知他治的究竟如何?莫若守他河路治好,再放王妃回去。倘修治不善,不能完功,虚费银两,即将王妃留在此处,日后照数拿银来赎。国舅以为何如”国舅听了,满心欢喜道:“主上如此办理,既不虚糜帑项,又安众民之心。倘河道成功,也除通国大患。真是一举两便。”国王道:“你就照此办去。”

国舅来至迎宾馆,见了唐敖,彼此叙了寒温。原来这位国舅姓坤,年纪不满五旬,声音面貌宛似太监。二人茶罢,国舅道:“昨日众百姓齐集朝门,备言贵人因念敝邦水患,特来救援。老夫适值朝中有事,不能趋陪,多有得罪,尚望海涵。至今亲因在王府卖货,忽染重恙,现在仍未获痊,俟略将养,自然即送归舟。至立王妃之说,系小民讹传,断断不可轻信。但治河一事,不知贵人有何高见?”唐敖道:“贵邦河道受病之由,小子尚未目睹,不敢谬执臆见。若论大概情形,当年治河的莫善于禹。吾闻禹疏九河,这个‘疏’字却是治河主脑。疏通众水,使之各有所归,所谓来有来源,去有去路。根源既清,中无壅滞,自然不至为患了。此小子愚昧之见,将来看过河道,尚望国舅大人指教。”国舅听了,连连点头。未知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