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2/2页)

你要娶妻生子,你要幸福美满。

随钰也想问,要怎么才能不再念着她。

他以为时间是良药,他能与自己的夫人举案齐眉过一生。

今日方知,又错了……

思绪回拢,随钰身边人又重复了一句:“小钰哥,你瞧什么呢?

沈谣的肩膀僵住。

沈姌拉住了她的手,柔声道:“谣谣,你和乌利成婚四年,为何一直未有子嗣?”

沈谣一愣,慌乱的目光渐渐回拢,道:“北方天寒,我曾伤过身子,便一直在用香。”

沈姌问她,“乌利知道吗?”

沈谣点头,“他知道,是他叫我这样做的。”

沈姌捏了捏她的手心,“谣谣,阿姐看得出,他待你很好。”

沈谣的肩膀瞬间松了下来,那人待她好,她知晓。

沈谣那颗疯狂跳动的心随着沈姌的几句话,渐渐平复下来,她开口道:“阿姐,他过的如何?”这句话,从她入京起,便是想问而又不敢问。

她最怕的,便是随钰还念着她。

沈姌看着沈谣的眼睛道:“他娶了自己老师的女儿,先任户部侍郎,前途不可限量。”

闻言,沈谣红着眼睛,释然地笑了一下。

她回头去看——

只见那个男人一动未动,嘴角带着一丝笑意,似在等她一般。

双目交汇后,二人一齐去看上元的花灯。

祝你,平安喜乐。

一眼足矣。

——

另一边,沈甄向长安城最高的戏台上走去,她远远便看见了陆宴的背影。

晋朝在长安的坊角、城门等处设了武候铺,各辖有数量不等的军士,分别是大城门百人,小城门二十人,大铺三十人,小铺十人。平日宵禁时,街使率骑士四处巡行,并且有武士暗探分布各处。一旦发生治安事件,则由武候铺负责抓捕,大事则由街使负责上奏。(1)

今日上元节,京兆府和金吾卫派了成倍的人力维护长安治安,结果可倒好,该出事的真是一个都不落下。

眼瞧着陆宴手里攥着街使呈报的文卷发火,“我早说了今夜严防走水,排查火种,你竟能让安善坊起那么大的火!”

差役低头道:“大人恕罪,这是安善坊有人蓄意纵火,大人,真不是属下失职……”

陆宴眸色一沉,凛着道:“你是否失职暂且不论,安善坊那边火势未减,你却还在这儿站着,是等着我去灭火吗?”

听着陆大人渗人的语气,差役心里一哆嗦,立马滚走。

不足片刻,孟惟这边又来报,“陆大人,滕王当街调戏了王家的姑娘,酒劲儿上来了,金吾卫那边劝了也不听,这怎么办?”

断案验尸,撰写呈文,孟惟能轻松应付,可同长安一等一的权贵打交道,他确实是没了主意。

陆宴长呼了一口气,揉了揉眉心,将自己的腰牌扔给他,“那就请进京兆府给他醒醒酒。”

孟惟迟疑道:“滕王身份到底是不同于旁人,大人这么做,若是明天闹起来……”

陆宴冷声道:“明日我去见圣人便是,滕王当街调戏女郎一年多少次,闹出过人命多少次,他真当京兆府、御史台和刑部都是虚设吗?”

孟惟颔首,“属下明白了。”

沈甄在不远处默默看着他,苗丽道:“娘子为何不过去?”

沈甄低声道:“再等等,眼下他正忙着。”

可上元节的陆京兆,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片刻之后,杨宗又来了,“主子,清宁群主当街为难起了白家的姑娘,打了人家几个耳光,白家人来报官了。”

他嗤笑一声道:“这事不管,随她们去。”

杨宗又道:“可白家的大公子,就在京兆府门前呢。”

陆宴看着头上的眼花缭乱的花灯,耐心尽失。

上元节,哪美了?一个个都出来在大街上走?

眼下,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虽然今生于前世已是大相径庭,但自己前世有一点做的真对——进中枢秉政。

京兆尹,他定要把这个烫手山芋交出去。

杨宗刚要开口,陆宴抬手道:“别说了,让我静静。”

杨宗还是开口了,“世子爷,夫人在你身后呢……”

闻言,陆宴回头去看,只见沈甄上着素白色的短袄,下着青色的曳地长裙,手里拿着一盏平安灯,站在不远处,鼻尖都冻红了。

一看便知道,等了有好一会儿了。

陆宴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摘了自己身上的大氅,披在了她身上,语气冷硬,“怎么穿这么少?”

沈甄把灯塞到他手里,“陆大人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