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哥哥带我走(第3/4页)

赵主编这一看就是两三个小时,凌秋桑和施懿也没催促,拿了一本桌上随便摆放的书看了起来。

直到赵主编腹中咕噜噜作响,他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稿。

“哎呀。”赵主编感慨一声,“真看不出来,这是两个年轻人写的。”

文字是有生命的,他能感受到这本书里生机勃勃的情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描写出来的景象。

老作家都未必能有这样的笔力。

难得呀,十分难得。

施懿站起身,“赵主编,我是去年本省的高考状元,因为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才错过了去学校报到,今年我肯定是要再考的,所以我们这才想着试着写书,赚点路费和生活费。”

两人今天的穿着都比较普通,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打扮,虽然不算寒酸,但看起来就像是两个穷人家的孩子为了来投稿,特意找了两身衣服来撑场面。

这是凌秋桑和施懿特意表现出来的模样。

偶尔,适当的示弱,不失为一种社交方式。

凌秋桑也跟着把报纸拿出来,“这也是哥哥的稿子,都能上报纸,是不是证明哥哥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如果我的那部分不合适的话,您可以只收哥哥的稿子。”

赵主编先是被施懿是去年高考状元的消息给震惊到了,这事情他是听说过的,没想到见到真人了。

再一听,他反复品读了一上午的文章,居然也是面前这个年轻人写的,难怪他总有一种文风很熟悉的感觉。

最后再一听,书里的牧马少年居然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没想到啊没想到,实在是看不出来面前带着笑意的年轻人会是书里那个日子艰辛却永远乐观的牧马少年。

书里也写了,这位牧羊少年只有小学毕业,勉强算是读了个中专。

中专生,还是那么偏远又缺乏资源的地方的学生,居然能有这样的文笔,能写出这么漂亮的一手钢笔字。

“你们先把稿子留下吧。”赵主编说,“我虽然愿意收你们的稿子,但还要等我看完了再说,三天后你们再过来吧。”

顿了顿,他又乐呵呵地,“你们放心,我们这出版社虽然不算是大出版社,但也是国营的出版社,绝对不会吞了你们的稿件,翻脸不认人的。”

凌秋桑当然放心,“那行,赵主编,今天时间不早了,我们就不耽搁您时间了,我们到时间再过来,希望能听到一个好消息。”

“放心,这么好的书,我们出版社要定了。”赵主编给两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告别了赵主编,两人又勾肩搭背地去逛街了。

殊不知,赵主编的办公室,他抠着脑壳儿,一连打了好几个电话。

目的,是为了把两位年轻人的稿费网上提一提。

他不想按照千字多少钱直接买断的,对两人年轻人实在是太亏了,一次性买断了,以后这本书就跟他们作者就没多大关系了。

这种质量的文章,直接买断,最作者来说,实在是太可惜了,他也是惜才的。

当然了,一般新人作者都会是这个待遇。

可是他又实在是喜欢这篇文章,想按照版税的出版方式给他们,也算是支持两个年轻人的学习生活了。

所以不得不再去跟上级申请,特别是他想给出的价格是版税百分之十。

哪怕是主编,国营的出版社,也不是他的一言堂。

口水都说干了,上面才勉强同意,不过首印只同意出五千册,这是最低出稿印刷数量,分摊到全国书店,压力不算大。

怕印多了,卖不出去,那可就亏本了,主编也只能做到如此了。

到了约定好的时间,他们一来就收到这个好消息,凌秋桑和施懿虽然对自己的文章有信心,但也没想到第一次就能拿到版税百分之十的价格。

这得是小有名气的作家才有的价格了。

凌秋桑迅速算了一下这次他们能拿到的稿费,他们这本书二十万字出头,市场价大概是两块钱出头。

就按照两块钱一本来算好了,两块钱乘以版税,再乘以首印的数量,就是他们能拿到的稿费了。

之后要再版,加印,都会再有稿费的产生。

这就符合他们以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了。

稿费,以后都会用在村小学上,不论是给老师发奖金,还是给学生买书籍,文具等等,或者家里实在是困难的学生,交不起学费的,也可以从稿费里给予一定的支持。

等到以后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以后情况应该就会好很多了,到时候他们的稿费,还能拿去支持学生去县城读初高中,甚至是去读大学。

学习不一定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却是村里孩子走出村子的一把钥匙。

稿费的事情说好了,赵主编又问起笔名的事情,“施小哥还是用壹次心?凌小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