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英国(1852—1864) 第十章(第17/18页)

50 1859至1860年的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是按照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的路线进行的:意大利与拿破仑三世结成了同盟,以奥地利为主要对手,最后建立了意大利王国,而罗马教皇地区仍控制在法国手中。加里波第接受了这条路线,因而与马志尼以至欧洲的民主派流亡者之间出现了分歧。

51 这是在1864年4月17日,这次聚会的主要意义在于冲破了英国保守派对加里波第的包围,以致伦敦各报第二天便登出了加里波第“生病”的消息,为他的提前离开作了舆论准备,而对这天的活动只三言两语,甚至没有提到赫尔岑的名字。

52 1863年丹麦颁布新宪法,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列入丹麦王国的领土,这引起了当地日耳曼居民的反抗,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便以此为理由,于1864年向丹麦宣战,这就是所谓“丹麦战争”。战争从1月开始,4月丹麦便遭到惨败,石勒苏益格正式并入普鲁士版图,荷尔斯泰因并入奥地利版图。丹麦战争是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行动,因此德国人认为这是自由和统一的胜利,而加里波第作为意大利人,对奥地利和普鲁士的扩张政策持强烈反对态度。

53 加里波第对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问题的观点与卡·福格特一致,这不是奇怪吗?——作者注按:福格特当时对俾斯麦的政策也持反对态度。

54 加里波第是尼斯(当时属于意大利)的渔民的儿子,后来当过水手和船员。

55 格奈斯特(1816—1895),德国法学家,鼓吹英国的政治制度,认为它保证了贵族对人民的统治和在舆论中的主导作用。俄国反动政论家卡特科夫等也在俄国宣传这些观点,赫尔岑在这里是模仿卡特科夫的口气这么讲的。

56 见《警钟》第177期(1864)。——作者注

57 西卡蒂(1804—1857)和韦诺斯塔(1829—1914),都是意大利自由派政治家。韦诺斯塔在任外交大臣期间曾试图通过外交手段促使法国从罗马地区撤出军队。

58 法国著名暗探和警察头子。

59 赫尔岑为加里波第的这次访问,写了《1864年4月17日》一文,发表在《警钟》第184期上,文章中记载了马志尼和加里波第的祝酒词。加里波第热情洋溢地谈到马志尼对他的影响使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等等。但是赫尔岑正如在这里一样,夸大了这次会见的意义,两人在政治观点上的分歧并未因此而消失。

60 多尔戈鲁基(1816—1868),俄国政论家和记者1859年后流亡在英国,参加了《警钟》的编辑工作。

61 作家罗伯特·西利在伦敦的住处,加里波第离开斯塔福大厦后,于4月20日至28日住在这里。

62 厄克特为了反对俄国和帕默斯顿,曾造谣说,帕默斯顿拿了俄国政府的钱,已被俄国收买。

63 钱伯斯(1802—1871),英国著名出版商和作家,与加里波第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1864年他到卡普雷拉岛访问了加里波第,并邀请加里波第访问英国,后来两人便一起坐船于4月3月到达南安普顿。就加里波第的访问向帕默斯顿提出询问的是一个叫理查逊的新闻记者,他是组织对加里波第的接待的委员会的主席。

64 意大利王国成立时,威尼斯仍在奥地利人手中,国王维克多·厄马努埃尔不敢乘胜追击,彻底驱逐奥地利军队,因此加里波第企图在英国募款,建立一支船队,取道亚得里亚海,在威尼斯和巴尔干发动起义,用事实来回答维克多·厄马努埃尔。

65 加里波第是在1862年进攻罗马时被意大利王国的军队打伤的(维克多·厄马努埃尔为了阻挠加里波第解放罗马的战斗,制造了这次事故)。

66 即加里波第。关于这次会见,见第五卷第三十七章。

67 指伦敦工人委员会的欢迎词。

68 德文希尔是英国著名的贵族世家。

69 撒丁岛东北角的一个小岛,1856年起加里波第在此定居,他有一个小小的庄园。1860年他向意大利王国交出军权后也一直住在这里,最后他便葬在这里。

70 好像加里波第要钱是为了他自己。当然,他不能接受英国贵族的这些荒谬条件,拒绝了这份嫁妆,这使那些充当警察的报纸大为伤心,它们曾一个钱一个钱的计算过,他可以带多少钱回卡普雷拉。——作者注

71 克拉伦登(1800—1870),英国政治家,多次出任外交要职。1864年他是帕默斯顿内阁的外交副大臣,负责协调英法关系,这年4月中旬前往法国,为加里波第访英的事在杜伊勒里宫与拿破仑三世密谈。

72 德律安·德·吕(1805—1881),法国外交官,当时任外交大臣。作为一位精明的外交官,他当然知道不能公开干预英国的事,因此“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