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第3/4页)

根本不可能。

但有赵村儿大队这层关系,他可以借力,一个只要哄一哄就能全心全意对他的赵芳芳,如果真的能考上大学……

他根本没必要去做个渣男。

胡和志立马坚定地握起赵芳芳的手,“芳芳,我会帮你,我们一起考大学!”

赵芳芳瞬间感动,“和志,真的吗?那如果我考不上……”

赵二奶恨铁不成钢,“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五年,啥也不用你管,你就学!”

胡和志鼓励她:“你肯定可以的。”

赵芳芳顿时浑身充满动力。

赵柯目光平静。

男人为什么爱经营名声?

现实就是,夫妻和睦、家庭稳固,对男人是加分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这个男人在成功的时候不抛弃糟糠之妻,甚至亲自教出来带出去,但凡人知道,都要高看一眼。

哪怕有些男人会对此不屑,可名利场上,什么样儿的人值得信任,不需要多说。

赵柯完全不介意胡和志伪装君子,也不在乎胡和志和赵芳芳维持家庭的圆满假象,有些人装着装着,自个儿都不敢放下面具,只要他没有行凶作恶,为非作歹,虚伪又怎么样呢?

赵柯如今没什么不忿,也不会恨铁不成钢,也没必要去叫醒一个不想醒的人,遵循发展的自然规律,尊重任何人的选择。

以她的性别,如果她走下去,只要站得更高,就是一张有力的名片,有心之人,不需要强扭瓜。

赵村儿大队因为赵柯的动员,满心鼓舞。

年纪大的社员们基本上放弃,可他们还有孩子,年轻人们完全可以尝试,万一就考上了呢?能光耀门楣的!

这时候,过去三年没有太努力的年轻社员看着其他踌躇满志的人,都有些懊悔。

突然,有人问赵柯:“干部也能考,赵书记,你要参加高考吗?”

大伙儿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有人都静下来,望向赵柯。

赵柯微顿,随即一笑,“我当然要积极支持国家的决策,响应国家的号召。”

赵柯也要参加高考!

当初,赵柯调任到双山公社当书记时,众人没觉得什么,只有喜悦。

现在,赵柯说要高考,他们没人怀疑她能考上,考上……就要走了……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一下子百感交集。

胡和志这个知青和本地妻子的矛盾,有赵柯亲自加码,必定会传开。

赵柯打算当天回公社,安排人推动发酵。

赵柯家——

赵柯问庄兰:“我之前让你帮忙整理的东西,整理好了吗?”

庄兰找出一大摞书本,全都递给她,惊疑道:“你让我整理的这些,是为恢复高考准备的复习资料?”

“什么?!”苏丽梅在旁边震惊,“赵书记,还没确定恢复高考的时候,你就开始准备了?!”

赵柯接过来,边翻越边道:“几个月前的报纸,就有苗头了,不是吗?”

可是……谁敢确定呢?

庄兰和苏丽梅四目相对,都是震撼。

庄兰就是接到赵柯的任务,也不敢去深想会恢复高考,可赵柯已经在行动。

苏丽梅好奇,“赵书记,这些复习资料,你要发给大家抄吗?”

“差不多,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

赵柯卖了个关子,转而对庄兰不吝啬地夸赞,“这份复习资料,你整理的非常好,看得出,你这几年的学习很扎实。”

正式的通知和《招生简章》没有下达之前,赵柯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宣扬,让大家加紧复习。

她只能在职权范围内,先安排毕业生们悄悄回学校补习。

而其他大队的农民,无论是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三五个月,都已经来不及;其他大队的知青们经过这两年赵村儿大队知青的带动,倒是一直在坚持学习。

所以,赵柯收集了不少书籍,找傅杭和庄兰分别制定文理科的复习资料。

一文一理,傅杭极其擅长理科就负责理科复习资料,庄兰扫盲工作做了三年,她就负责文科的复习资料。

笔记全都是他们整理、手写出来的。

赵柯之前认真看过傅杭的笔记,她对理科是不擅长的,但傅杭整理的笔记很清晰易懂,正适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知青、工人、农民们。

庄兰的笔记,赵柯简单看了看,不拖沓,不废话,简洁明了。

赵柯问庄兰:“你打算学什么专业?”

以庄兰这三年的扫盲工作来看,她很有韧性,也有学习的天赋,教书育人、与人沟通还有抽丝剥茧、整理归纳,这都是优势,可选择的方向很多。

而庄兰很果断地回答:“我想考师范。”

赵柯点头,也行。

她又转向苏丽梅,“你呢?”

苏丽梅有些犹豫地说:“……也是师范吧。”

一直以来,苏丽梅都是被动接受、配合着扫盲工作,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喜好,应该也不是多爱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