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3/4页)

程干事傻住。

赵柯哈哈笑,段书记眼里也泛起笑意。

程干事生不出气,也忍不住笑起来。

省城请来的专家们下车后,第一感受便是,双山公社领导下属之间的气氛轻松又愉悦。

赵柯和程干事作为下属,一见到人,立马迎上去,伸手,热情地挨个握住,晃,“欢迎欢迎。”

段书记和吴主任也上前,跟两个老师握手。

“辛苦专家同志们特地跑这一趟,我们公社太感谢你们了。”

两个专家,一个姓翟,一个姓卫。

翟老师是领队,客气道:“为农业提供更多切实地帮助,让更多老百姓吃饱饭,是我们钻研的目标,我们正好也带几个学生实地考察一下本地的农业环境,对他们学业有帮助。”

记者退远一些,在旁边拍了一张他们紧握双手说话的照片。

段书记道:“路上辛苦,我们先带你们去招待所放下东西,休息一下,再去饭店吃饭。”

翟老师委婉道:“不用太破费。”

吴主任道:“不破费,都是老乡们送过来感谢你们的,等你们下乡,更热情,别吓到你们才好。”

能有多热情。

几个人都没太当回事儿。

领客人去招待所前,赵柯冲着售票员竖起大拇指晃了晃,道谢。

公社提前交代过小客车的售票员,安排好专家们,别让他们挤到。

程干事余光注意到,才想起这事儿,也跟售票员点头示意。

这年代,八大员都是光荣体面的好工作,单位里的干事,在外面就是官儿,他们高傲些也正常。

一下子这么客气,是托赵柯的福,售票员笑得见牙不见眼,飞快摆手。

双山公社的招待所就是一趟平房,很普通,面积不大,但收拾的很干净。

每个屋里还插了一束野花。

一束野花,意味着双山公社生机盎然,跟小资没关系。

客人们基本没什么不满,也不会多想。

赵柯悄悄夸程干事,“程干事你不一样了,都能想起插花了。”

程干事嘴角上翘,低声回她:“我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赵柯小声儿建议:“你今天回家,要是顺便儿给嫂子也带一束花,家庭氛围肯定也会进步。”

程干事只在处对象的时候跟妻子有过类似的一些互动,结婚后都是柴米油盐,闻言,晃了一下神,认真地点头,“受教了。”

这边安排完客人入住,程干事先走一步,去饭店。

赵柯临时当了一回段书记和吴主任的助手,陪聊。

半个小时后,一行人转到双山公社唯一的国营饭店。

同样,打扫的一尘不染,一点儿油腻都没有。

段书记招呼客人们坐下,程干事和服务员一起上菜。

程干事都在端菜,赵柯便也起来。

段书记随口道:“小赵你坐吧,没事儿。”

程干事也笑道:“不用你伸手,你上公社来,也算客。”

“那我还非得厚着脸皮当回主人了,不然今儿这顿饭是为省城来的专家们接风,我哪好意思伸筷子。”

于是赵柯为了抢占主人翁的身份,站起来接过程干事手里的菜,摆到桌上,期间,脚都没挪地方。

程干事笑着数落她:“就伸个手,你是心安理得了,多费我一回事儿。”

主客们都在笑,生疏感逐渐消减。

说是硬菜,全都盘大实惠,省城来的客人们端着点儿,不好意思太大吃大喝。

赵柯实实在在地蹭了一顿好饭菜。

吃到差不多,众人的筷子缓下来,段书记不经意地提起:“我们公社今年新建了酸菜厂,可惜第一批酸菜还没腌出味儿,不然一定要让你们尝尝我们双山公社的酸菜。”

白天几人聊的时候,大家就说起来,这客人来都来了,光考察多浪费,现成的记者,也得给酸菜厂打打广告。

工农兵大学那大食堂,双山公社的酸菜厂要是能包圆儿他们一冬的酸菜,简直要美死。

几人分了工,段书记他们没推销过,负责起头,赵柯负责吹,程干事负责打配合。

“不瞒你们说,我们公社腌得酸菜,一绝,有的人家腌出来的酸菜会有一点点臭臭的,我们公社没有,闻不出异味儿,又脆又韧,咬在嘴里头,嘎吱嘎吱响,生吃都酸爽。”

别说客人,段书记吴主任他们都忍不住唾液分泌。

赵柯还没完,“我们大队养得那猪,喂得老肥了,那猪食都不是随便对付的,经常晒一些鱼啊、蚯蚓啊,磨碎了掺猪食里喂,肉质好得不得了,冬天,炖一大锅杀猪菜,咕嘟咕嘟地炖,炖出来肉汤泛白,大伙儿围一块儿,来一盘儿猪头肉,再来一盘儿五花肉,蘸一点儿酱油,就着我们公社的酸菜,吃下去……”

有个年轻的男学生,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