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第2/4页)

一年级的学生们都是新生,基本都是家长亲自来送,几乎每一个都要聊一会儿。

余秀兰负责一年级,今天属她最忙,见余岳犯熊,严厉地教训:“赶紧进教室,别在外面逗留!”

余岳面对“老师”,有些怂,老实下来。

刘三妮儿对闺女道:“你弟让我把孩子带回来管,就别客气,淘气犯错,该揍揍,使劲儿揍。”

余岳幽怨地看她,仿佛在问:是亲奶吗?

余秀兰瞥他,一本正经道:“一个班学生不多,我们会因材施教。”

余岳一听不会挨打,抖起来。

刘三妮儿拍拍他后脑勺,笑呵呵地说:“因材施教好,听话的文教,不听话的武教。”

余岳:“……”

反正咋都得挨打呗。

接生员孙继红领着她大女儿和大儿子过来,余秀兰叫余岳进去,跟亲妈说了一声,便去招呼他们。

刘三妮儿趴在两个教室的玻璃窗外分别盯了俩孩子一会儿,确定俩人能融入进新的班集体,才离开学校。

孙继红问:“我家闺女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了吧?”

她家大女儿今年十一岁了,才上一年级,大儿子则是跟宋文瑞一样,九岁了才入学。

余秀兰道:“不止她一个这么大,今年我班里新生最多,超入学年龄的有八个,你放心,不影响什么。”

孙继红安心下来,又骄傲道:“他们懂事,怕都上学给家里造成负担,来的路上还操心呢。”

“你都出去帮妇女接生了,慢慢儿就好了,让他们好好学习,要是进度快,基础扎实,可以申请跳级。”

“我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小孩儿家家的,学习最重要,操心啥。”

孙继红脸上没有了前两年被生活磨出来的无力,笑道:“我和他爹一起干,以后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之前家里俩老人都觉得拖累我们,自打我培训回来看他们精气神儿都好多了。”

余秀兰眼里浮起笑意,“你家老爷子提着锄头冲出去,那气势不减当年。”

孙继红笑容更大,“可不是,村儿里大家伙儿听说了,都去问候他,老爷子又讲起他年轻时候带着突击部队找埋伏点的事儿,他还说呢,要多活几年,住砖房。”

日子有奔头,人就更有活下去的希望。

家庭的磁场积极向上,当然就会越来越好。

赵村儿大队现在几乎家家都是这样的精神面貌。

孙继红瞅见丁巧巧领着儿女过来,他们身后,还有单独过来的宋文瑞,跟哥哥弟弟一起来的包小雨,便对余秀兰道:“我不耽误你,先走了。”

她走后,余秀兰对丁巧巧招呼一声,便低头对宋文瑞、包小雨和丁巧巧儿子许小虎道:“你们先进去随便坐吧。”

她没问宋文瑞和包小雨,他们家长为啥没来。

王英慧那身体、那心性,估计又得躺一段儿时间。

田桂枝那不重视闺女的德性,也难改,包小雨能来上学就行,别的不好多挑。

宋文瑞和包小雨也都没在意他们没有家长送,脸上全都是上学的兴奋,找了座位,坐下后还在新奇地张望。

丁巧巧变化很大。

许正义和她婆婆都生病,她一个人照顾他们,要扛起整个家,还要兼顾学习,选饲养员。

那段儿时间,全村都觉得她像是一根绷紧了的弦,随时有可能绷断。

赵新山甚至还提出,直接安排她干饲养员吧,就当是看在许正义的面子上,照顾他们一下。

但许正义不愿意,丁巧巧也不愿意。

因为许诚,大伙儿就算表面上顾及着老许副队长过去的情分,私底下免不得也要说嘴,许家为了在村里堂堂正正地挺直腰板儿,必须凭本事。

好在,丁巧巧确实靠她自己选上了。

一段儿时间过去,她挺过来了,一贯的低眉顺眼没了,眼神里有了几分当家女人的坚定。

余秀兰跟她聊了一句,明显感觉到她整个人有了活气儿。

“孩子在学校,你就放心吧,不会有人欺负他们的。”

丁巧巧望着教室里过分安静的儿子,手微微揽着大女儿,道谢:“麻烦你了,余老师。”

“没事儿。”余秀兰看向她女儿许小诗,柔下声,“快去教室吧,他们班人快齐了。”

丁巧巧点头,领着女儿去吴老师那儿。

之后,其他几个老师陆陆续续走进教室,余秀兰最后一个进去。

几个新教室的面积格局一模一样,一进门便是讲台讲桌和一个两米长的黑板。

黑板上方,是赵柯特地去公社请段书记和吴主任手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个年级单独拥有一间教室,教室格外宽敞。

教室南北,各有两扇双层的玻璃窗,上午明媚的阳光洒进来,有孩子故意仰头去接阳光,其他孩子纷纷效仿,稚嫩的脸上满是纯粹地喜悦和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