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3/6页)

赵柯才注意到主桌的人都在看她,笑呵呵地问:“怎么了?不开心吗?”

赵四爷:“……”

扭开头,眼不见为净。

郑广梅吃了一顿席,满桌都不接她话,气的一顿饭吃的不消化,回去就找树根儿撒气。

她喊了一圈儿也没喊到人,只能带着满肚子气儿去上工。

而赵柯回到队委会,一边带着赵芸芸画地图,一边对教蹲在旁边儿的树根儿:“以后每天中午去哪儿?”

树根儿兴奋地回答:“河边!”

“诶对,去河边干什么?”

“不让下河!”

“要是有熊孩子非要下河,怎么办?”

树根儿:“告状!”

“树根儿真聪明。”赵柯奖励他一颗冰糖,又问,“如果有小孩儿溺水,你咋办?”

树根儿舔着嘴里的糖,含糊地说:“喊人。”

“没错。”

赵柯竖起大拇指。

树根儿傻笑,然后问:“啥是溺水?”

赵柯和赵芸芸:“……”

看来还任重道远。

两人对视一眼,赵柯解释说:“就是掉进水里,喊救命。”

赵芸芸在旁边表演,手举到头顶上,起起伏伏:“救命啊救命啊……”

树根儿特别认真地点头,记住了。

半个小时后,赵柯重新问了一遍。

树根儿忘了。

于是赵柯就不断不断地加深他的印象,并且提醒他:万一真碰到掉水里的孩子,一定一定不能自己跳进去。

赵柯甚至教他,找个长长的树枝,然后手腿并用地扒着树,再伸树枝去拉落水的孩子。

为了以防万一,赵柯和赵芸芸还让他抱着树,她们俩人拉拉他试试,确实很牢,不会被带下去,这才放他走。

然后从这天开始,赵柯每天投喂他点儿啥,树根儿就每天都蹲守在河道边儿,只要有孩子要下水,他就跑回去喊人。

小孩子下水是很严重的事儿,尤其好巧不巧的,隔壁村儿有个十来岁的大孩子在水里淹死了,传到赵村儿,各家简直心惊肉跳。

那树根儿突然这么做是为啥?

赵柯把赵芳芳送到了公社卫生所,赵二奶“适时”提醒:“是不是咱村儿谁家孩子本来要倒霉,让树根儿挡住了?”

当爹娘的一听,那还了得。

于是树根儿一告一个准儿,那些娃每被抓必挨揍。

小孩子们很生气,发誓要“教训”他,可只要他们一凑近,树根儿就跑得飞快……

然后继续告状。

小孩子们:“……”

好气好讨厌啊啊啊啊……

抓不住……更气了啊啊啊啊啊……

同时气的还有郑广梅,她和刘广志被生产队的社员们明里暗里地孤立了。

去上工,他们夫妻俩一走近,社员们就特别忙。

社员们闲唠嗑的时候,他们一过去,人家就散开了。

俩人不知道村里人担心跟他们俩走近了沾染上晦气,只觉得在村子里一下子存在感稀薄,谁都当他们是传染病一样。

郑广梅火气越来越旺,就迁怒刘广志,迁怒树根儿。

对刘广志,她没事儿就要拿话呛他。

对树根儿,她动辄打骂,然后各种安排活。

可树根儿不知道干啥去了,一天到晚都抓不到影儿,郑广梅的火气散不出去,就继续冲刘广志发火。

刘广志只能忍着她,转头就让树根儿不要往外跑。

树根儿很听刘广志的话,再不去河道边了。

第一天,小孩子们躲躲闪闪地走近小河边儿,没看见树根儿,欢天喜地,可开心了。

第二天,他们也还行。

第三天,他们又没见到树根儿……

有时候小孩儿玩儿的就是叛逆,大人越不让干越想干,甚至他们跟树根儿“捉迷藏”,如果成功靠近小河边儿,开心都要加倍。

现在树根儿天天不在,小孩子们总觉得缺点儿啥,好像快乐都少了。

牛小强是他们这一批孩子的老大,也是个带头淘气的熊孩子,不然也不会上个课吃橡皮卡嗓子。

他今天很烦躁,“树根儿已经三天没来了。”

有孩子四下找了树根儿一圈儿,试探地问:“那咱们还去洗澡不?”

牛小强绷着脸,不说话。

另一个孩子说:“他好像在家干活,我听说他每天干活还要挨打,连他弟弟都能打他。”

这几天因为下河的事儿,连牛小强都挨了鞋底子,他有点儿生气地说:“我最讨厌大人打孩子了!”

“我也讨厌。”

“大人打人好疼的。”

“我爸拿笤帚揍我,都打折了……”

一群小孩儿说着都越来越委屈,越来越气愤。

牛小强是老大啊,正义感一下子起来,“走!我们去看看!”

刘家——

树根儿拿着扫帚划拉院子,刘小宝手里拎着个树枝儿,手欠地戳他。

树根儿不躲,刘小宝就变本加厉,开始用树枝儿抽他,“傻子,快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