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敢叫日月换新天(第2/3页)

所以具备军事能力的农民,会一代代离开家乡,踏上开拓的道路,在所有能开荒的土地上扎根,成为这些土地的主人,然后他们也会成为新的消费者,支撑后方更大规模的工业化,而内地因为均田制,始终不存在土地兼并,也避免了历代因为土地兼并导致的崩溃。

这是一个体系化的理论,所有五台山出来的新学毕业生们一致的理论支撑。

“今日本官就做主了,所有那些分了田的,都以村编成义勇。

一个村就是一个队。

能拿起刀枪的青壮都算在内。

百姓的确不能用火器,但弓弩都是太祖高皇帝准许的,各地弓箭社也是太祖高皇帝恩准的,故此本官做主给你们每三个青壮一张弩,有能用弓箭的给你们弓箭。不过这些弓弩都是官府的,也不能白给你们,你们可以用射到的猎物偿还价钱,如何定价由本官另定,每年偿还一部分,分五年十年都行,若猎物不够就得用粮食了,何时凑够,何时就归你们了。

包括箭也一样,也允许你们也这种分期偿还领取。

此处靠着群山,山林野兽又不缺,只要用熟练了,就是老虎也一弩箭射死。”

刘文说道。

这样就可以逼着他们练习了。

领了弩回去就必须练习,不练习就得每年交粮食,所有只要交猎物比交粮食划算,他们就必然要去练习。

至于这些猎物,那当然拿去做罐头,像虎肉罐头,熊肉罐头,这些在远离山区的城市,应该并不难卖出高价。

而练习所用的箭,同样也是要按揭的……

好吧,就是按揭。

这是刘文的好朋友,一个算学进士研究出来的,他只是借用而已,他们除非撞大运,给他猎杀到猛虎之类大型野兽,否则就只能每年坚持练习,然后进山狩猎,用这些猎物偿还弓弩价格。至于山里野兽猎不完的,这里向西可是茫茫的秦岭,而且这种策略也用不了多久,用弓弩就是应急,以后会准他们用火器的。

而且火器也是按揭的。

官府白送,先给百姓用着,然后每年偿还一部分价值。

他面前的百姓没有意见,因为这些都是分了田的,李义的可以说还乡团正引起他们的恐慌,这次是靠着刘知州指挥有方,还有他亲自带着锦衣卫杀敌。但接下来的清丈,他不可能每一处都亲自参加,如果那些已经被分了田产的士绅,和李义一样带着土匪回来,没有武器的农民们如何抵御他们?现在知州愿意免费提供弓弩就属于救他们命了,至于说收些东西当然是必须,这些弓弩都是官府的又不是他自己的。

“在队以上设营,一个乡设一个营,本官任命营长。

以后无论那个村遭遇土匪,就可以举烽为号,由营长带着其他各队义勇过去救援,就像这次不过百多马匪而已,真要是一乡数千义勇,无非一顿乱箭射杀而已,不光是分了田的,其他那些乡村也可以加入。”

刘文说道。

“刘知州,谁给你这种权力,你不过是一文官,如何敢擅自聚兵,难道不怕有谋反之嫌疑。”

就在此时一声怒喝。

刘文抬头看着正在骑马走来的几个官员,为首的还是个红袍文官。

“这位上官是?”

他说道。

“老朽河南布政使司左参议欧阳以恭。”

后者说道。

“欧阳公是吉水人吧?据下官所知,吉水已然附逆,欧阳公桑梓附逆,宗族附逆,尚不担心自己有附逆之嫌疑,下官不过是教乡民些面对土匪时候自保之法又如何担心有谋反嫌疑?太祖高皇帝早就已经明示天下,弓弩之类皆准许持有以备防贼,下官又如何成了擅自聚兵。

要是您觉得义勇这个称呼不妥,那下官改成弓箭社好了,一个村一个弓箭社不过分吧?”

刘文说道。

他才不在乎搞义勇的法律问题。

关键就在于朱元璋早就定了法律,所有冷兵器不禁,只要这些义勇不穿铠甲就不存在犯禁,但他们身上棉衣穿的厚点肯定不算铠甲。

他们把棉花压结实些,肯定也只是为了保暖。

欧阳以恭瞬间愣了。

“啊,看来欧阳公还不知道吉水附逆的消息。”

刘文笑着说道。

不只是吉水,赣州府,吉安府多数都已经转投建文,主要杨丰这段时间根本不管这种比较远的地方,而且铁铉公田法的上书之后,已经摆明了要这么干,那吉安府的士绅还不早做准备?他们自己肯定无力抵抗,与其等杨丰完成布局,还不如赶紧把建文引入,让后者出兵保护自己,反正到时候杨丰南下进攻,他们也不可能坐以待毙。早早投靠建文,让建文出兵赣州和吉安,然后在赣江建立防御体系,这样就不用他们自己掏钱,毕竟为了阻挡杨丰南下,广东士绅至少也得掏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