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君士坦丁东罗马正鹰旗来了!(第3/4页)

而且常宁终究是他的亲兄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

这个亲兄弟肯定是靠得住的!

福全点了点头:“亲爱的,我也觉得他在东方战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足以让他率领我的35000大军为我们夺下君士坦丁堡!”

“常宁兄弟,”索菲娅“虎视眈眈”地望着常宁,“你愿意成为罗刹国陆军元帅,指挥对君士坦丁堡的突袭吗?”

常宁赶忙一个抱拳:“常宁愿为哥哥、嫂嫂效命!”

……

西历1685年2月20日,黑海,靠近博斯普鲁斯海峡。

一支由150艘桨帆船组成的庞大的“运粮船队”,正缓慢地靠近狭窄的海峡入口。

而在为首的一艘大型桨帆船上,爱新觉罗·朱·常宁正身着一袭白色的丝绸长袍,头戴一顶白色的瓜皮小帽,背着手立于船头,眺望着距离他越来越近的海峡入口。

他在几个月前就以“东方军事专家”和大清国元帅亲王的身份,接管了福全一手打造的军队。

随后,他又花了一些时间,对这支以欧洲标准来看,已经相当不错的陆军又进行了一番改进和提升。

完全取消了长枪兵的编制,又为所有的火枪配上了套筒刺刀和射程更远的空腔弹——这种子弹已经出现在了欧洲,但还没有太普及,甚至连燧发枪都没有普及到奥斯曼军队里,当然没有这类子弹。

常宁还让搞来了一批线膛枪,配属给了枪法最好的士兵,老工匠打造了一批“木塞弹”发给那些士兵,并且专门成立了一个精锐“线膛枪营”,负责在君士坦丁堡突袭战中打头阵!

另外,常宁还命人打造了一批铁锹发给“罗刹辫子军”,并且让随行的大清老兵教这些罗刹挖掘战壕,修建胸墙。

最后,常宁还把木柄手榴弹也带到了“罗刹辫子军”中。

经过几个月的整顿,这支本来就相当不错的罗刹新军的实力又稳稳上一个台阶。差不多达到了欧洲一流标准!

不过一流二流的,光看装备和训练还不够,还得战场上见真章!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当然是布了防的,左右各有一座堡垒,堡垒上架设了大炮,封锁了仅有3里宽的海峡。凡是进入海峡的商船,都需要在海峡入口处停留,然后接受检查,缴纳税款。

当然了,堡垒的守备不算严密,毕竟现在的黑海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内海,黑海沿岸都姓“奥”,罗刹国才扩张到伊久姆,距离黑海还远着呢!

虽然第聂伯河上有罗刹人的码头和造船厂,但是罗刹人建造的桨帆船都是皮薄馅大速度慢的运粮船,根本不可能用来打海战。

罗刹人如果想用这种薄皮商船强攻博斯普鲁斯海峡,那简直就是送死!

而且,就算侥幸冲到了君士坦丁堡跟前,又能怎么样?

靠罗刹国的那点军力,难不成还能攻克固若金汤的君堡?

那是不可能的!

哪怕现在苏丹穆罕默德四世已经率领的郡堡城内大部分的战士去了维也纳,留守的万余人也足够保卫这座城市了,直到苏丹增派的援兵赶来。

不过常宁率领的150艘桨帆船组成的船队的规模,看上去还是有点大了。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维也纳前线供应紧张,苏丹和大维齐尔隔三差五就派人回君士坦丁堡催粮。

负责守卫海峡路口的奥斯曼官员也许还会起疑。

但是现在……前线战事不利,维也纳久攻不下,再加上大军补给困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下都已经知道,这一次维也纳之战,搞不好又要无功而返。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得小心谨慎,绝对不能犯下对前线不利的错误。要不然很容易会被当成只替罪羊,去背维也纳战败的黑锅。

所以守备海峡路口的官员看到常宁、巴海、观音保这三个“蒙古商人”运来的100多船的粮食,还不得赶紧放行?

那可是苏丹陛下为围攻维也纳的大军采购的军粮……苏丹的20万大军还等着吃饭呢!

这要给耽误了,苏丹正好来个粮尽退兵,看海峡路口的官员正好当替罪羊……

所以,这支庞大的运粮船队只接受了最敷衍的检查,就浩浩荡荡驶入了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海峡两岸的地形非常紧要,存在许多陡峭的岩壁,全都是修筑要塞、布置炮台的好地方。

但现在罗刹还没有崛起,奥斯曼帝国的高层也不认为罗刹国会从北面打进来博斯普鲁斯海峡,所以这些陡峭的岩壁并没有被利用起来。只有很少的几座古堡,出现在通往君士坦丁堡的途中。

还有博斯普鲁士海峡北口到君士坦丁堡的金角湾,仅仅只有60里海路,常宁的桨帆船虽然速度不快,花上几个时辰也能走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