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圣公,你会不会投降?(第2/3页)

“什么?”康熙一惊,“曲阜孔家有那么多粮食吗?”

“有的,”杨小弥笑道,“曲阜孔家名义上是曲阜一县之主,但他家拥有的土地、佃户却遍及山东……单是孔府祭田就有130余万亩,每年光是田租就能收二十万石!另外,孔家这几年还和妾身、家兄、恭王合作做粮食买卖,从山东各地和两淮买入粮食,再海运入京师、朝鲜,其中部分还会运到漠南蒙古。这生意做得是很大的!而为了方便运粮、囤粮,他家在登州、莱州、青州都有大仓!里面常年储存着几十万石粮食和大量的草料……”

杨小弥的这番话里面可是有深意的……她手里不仅有1000万两私房,而且还控制着南粮北运的通道,还和曲阜孔家结了盟!

康熙敢废了她,不仅1000万两私房没了,连北京城和漠南蒙古都得闹饥荒……

不过康熙还是有点怀疑,看了眼赖塔。

这位之前总督过河南军务的老将点了点头,说:“皇上,皇后说得没错……由山东通往北京的漕运在几年前就中断了,现在京城的粮食全靠海运。而这个粮食海运的生意,就是由杨监国、孔圣公、恭亲王和……皇后娘娘盯着的。”

这其实又是一条发财的门路!

孔圣公负责“供应链”——在山东和两淮收购粮食,杨起隆的船队负责海运,杨皇后、恭亲王负责在北京和漠南蒙古销售同时再采购漠南蒙古的大牲口运去卖给大明……这实际上就是一条牲口换粮食的贸易通道。

通过这条通道,杨皇后治理下的大清朝有了足够了粮食供应京师、稳定蒙古,而朝廷权贵,蒙古王公,杨氏海商,山东豪强,还有山西皇商,都能从中获利……京师百姓和蒙古牧民也能填饱肚皮。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明那边也获得了大量可以用来牲口可以实行军队的“骡马化”!

哦,现在还多了一个问题,就是曲阜不能丢,孔圣公更不能丢!

要不李中山就拿到了“山东粮食供应链的总枢纽”了!有了这个“总枢纽”,康熙还想饿死李中山就是做梦了。

康熙用含着些责怪的眼神看了眼杨小弥——这么重要的事儿,你怎么不早说呢?

而杨小弥则是一脸委屈地看着康熙——都是你想要废了妾身,妾身哪有说话的份?

“皇上,”赖塔这时提醒道,“李中山似乎也忽略了曲阜的重要性……要不然他不会分兵六路。”

“对,对,对……”康熙这才如梦初醒一般,拍了拍巴掌道,“横竖就是几万兵……我手头有九万六千兵,加上曲阜的两万,总共十一万六千!优势在我!这就是萨尔浒的局啊!咱们甭管他几路来,只要击破其中的一路,就能立于不败了!”

底下人一听,赶忙一起给康熙送上马屁:“皇上圣明!”

康熙也觉得自己挺圣明的,又扭头对杨小弥道:“皇后,朕让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率领正黄旗新军留守东平,和你一起看着老营如何?”

索额图和杨小弥当然是不对付的……因为康熙后宫当中还有一个赫舍里氏,是孝诚仁皇后的庶妹,也是索额图的侄女。这个赫舍里氏其实并不得宠,无论是姿色还是聪慧,都比不了杨小弥,后台其实也不行。杨小弥的哥哥是朝鲜监国,事实上的一国之主,还是东亚最大的银行家和第二大海商。“索家”根本比不了!

但是索家人并不这么想,他们总觉得是杨小弥凭姿色惑君,让小赫舍里氏失去了替代姐姐成为皇后的机会。

“好啊,”杨小弥当然不能反对康熙的安排,“有索额图守着东平州,妾身自可高枕无忧。”

康熙点点头:“擂鼓,点将,出兵!”

“嗻!”

……

曲阜,孔府。

当今孔圣公名毓圻,是孔子的第六十七代嫡长孙,今年才27岁,康熙六年就“克”死了爸爸,自己当“圣公”了。后来又在杨皇后的提携下,封了太子少保,又当了京师大学堂的堂主……属于铁杆后党!

唔,一个27岁的壮年圣公是喜欢一个丰韵迷人的皇后,还是喜欢一个小麻子皇帝,这还用得着考虑吗?而且皇后还和他联手赚钱,现在他这个孔圣公不仅“圣”而且富……山东人都在背后叫他“孔大富”了。

富起来以后的孔圣公当然要奢侈一点的……吃吃喝喝的享受对孔圣公而言都不算事儿,他富起来后最大的奢侈就是修墙头和盖房子——曲阜城肯定得好好修一修,双重棱堡先修起来!而且还不是夯土的,里外两层都是砖城,真是固若金汤啊!

然后则是圣公府的大修……圣公嘛,他的房子必须金碧辉煌,这才配得上他山东首富,大清圣公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