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福全的野望!(第2/4页)

另外,在英王府边上,和莫愁湖国宾馆之间,还有一座新开办的莫愁湖小学堂,是李中山自己掏银子赞助着开办起来的,差不多就是天地会子弟学校吧,包括李中山自己的儿子李秀清和李秀全,还有两个女儿,现在都在那里上学——这所小学那可是整个大明头一等的重点公立小学,莫愁湖的两座王府那可是妥妥的“学区房”!

因为有了“学区王府”,所以李中山现在也不在大将军府里住了,下班就回家,也不出去瞎混,就在自家的王府里面和吴小菟、吴小艽、杨小环她们仨,还有秀清、秀全、秀成、秀忠四个儿子,以及五个女儿,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这大概就是天伦之乐吧!

他才三十出头的年纪,房子住得是学区王府,还是湖景房!而老婆有三个,不仅貌美,还都是有来头的,小菟、小艽都是大周的公主,小菟还有大明郡主的封号,杨小环也不差,是堂堂大明的英国夫人——这个“国夫人”并不因为她是李中山这个英王的小妾才封上的,是因为她的兄长封了隋国公,妹子杨紫云是朱皇帝最宠爱的杨贵妃,这才封上的。至于孩子,已经有了九个……真是妥妥的成功人士啊!

而今儿李大成功人士坐着他的四轮大马车,在一队山字营骑兵的护卫下,回到英王府的时候,才一出马车,就看见自家的王府前院里面还停着一辆和他的四轮大马车一模一样的大马车,马车上还挂着翼王府的牌子——这是郑经的大车!

这个郑经在共和大明混得可是如鱼得水,不仅是大明头一号的大资本家,而且还大明朝中仅次于“十八子国人系”的“延平国士系”的首领。

所谓的“十八子国人系”,又称“国人派”,就是以李中山、李辅臣、李来顺三个李姓亲王为首,再加上天地会当中主张保护国人利益的议政所组成的政治派系。他们代表的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国人、国士,主张分田地、抑兼并,主张普及教育……首先要让所有的国人子弟可以接受义务教育。

而“延平国士系”又称“国士派”,是以原延平王郑经,延平王府咨议参军陈永华为首领,加上一批延平旧部和一批代表大商人利益的议政组成派系。当然主张放松抑兼并政策,减少工商业的税赋,特别是“通行税”(类似厘金),也不希望搞义务教育,主张鼓励民间办私学。

总之,这两派势力都挺大,主张的政策也存在冲突,但李中山和郑经都有意控制着底下人的矛盾,避免矛盾激化,维持合作关系。

当然了,就目前而言,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士派是斗不过背后站着整个大明陆军的国人派的……就算是海军,那也是苦出身的国人多,所以也不跟后世小日子的陆海军狗咬狗一样斗个你死我活。

所以国人派占了明显的上风,而国士派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国人派的一个分支……他们并没有自己的会党,国士派的主要成员,也都是天地会的成员。

而郑经也没有和李中山争夺大将军录尚书事这个位子的意思,他和李中山的关系也一直维持的不错——派系之间有矛盾,不等于他们的私交不好,而且双方的矛盾也没到非分个高下不可的地步。

李中山也没分了郑家的土地,更没收税收得郑经的买卖做不下去,而且郑经搞出的那个“阿卡共和城邦”,惹毛了帝国主义后,李大将军也肯出手帮他善后。甚至在南洋贸易公司即将遭遇经营困难的时候,还积极帮着他找出路……条件只是郑经辞去福建巡抚(由他的心腹洪磊接任),他本人来南京当领议政而已。

“世凯兄,你和法国人谈得怎么样?这个南洋贸易……”

今儿郑经大老远的跑到李中山的英王府,当然是为了打听第一手消息的。不过他来早了,李中山还没到家,所以就由隔壁南王府过来的李辅臣和他一起在王府的偏厅当中喝茶聊天。这会儿看见李中山已经回来了,就赶忙出迎,和李中山见过平礼后就跟着打听起来了。不过话没说完,才想起来李中山他爹今儿也在英王府。

李辅臣是来南京当军学总监的,这个位子主管军事教育(陆军、海军的军校都管)。在大明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海军总监、马军总监、步军总监、炮兵总监、工兵总监、军工总监、后勤总监相同。谈不上权重,但是绝对位高。

而李中山设立这八大总监的目的,当然还是为了统一军令军政,得把李辅臣、李来顺、刘进忠、吴国贵这一类的顶级军头,还有比他们更次一等,但是也得好好供起来的军头,都给他安排上。

李辅臣当然不会出迎……他可是当爹的!知道儿子来了,还大马金刀的在屋子里坐着,等着儿子来和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