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都共和了,还不能自封为王吗?(第3/4页)

而主公您现在出兵琉球,驱逐日本萨家,重新把琉球变成王臣之土……就是帮了共和天子一个大忙!您当然就是王臣了,就是率琉球之土的王臣。所以您恢复东王之位,并且以东王之名行王臣之事,出兵琉球,恢复王土,那是名正言顺的!”

耿精忠点点头,嘟哝道:“说得有道理……我这是去给共和天子帮忙的!可是我自封为王,好像还是有点不妥吧?”

“不,不,不是自封!”喻仁英说,“是大明天子封您当东王,征东将军,并且命您出兵琉球,恢复王土!”

“大明天子来封?”耿精忠问,“是不是我帮共和天子封我当东王,镇东将军?”

喻仁英站起身,向耿精忠一揖到底,“大王,臣恳请大王接受共和天子之旨!再当大明东王!”

黎道人、塞楞额、徐文焕看见喻仁英劝进了,也跟着一起劝说道:“大王,臣等恳请大王奉诏复位东王!”

耿精忠也厚着脸皮点头道:“也罢,既然共和天子都下诏了……那孤就勉为其难继续当东王了!”

这个耿靖忠矫诏自封东王这档子事儿到底符合不符合《原君》、《原臣》之道的另说,但是耿精忠的大靖国肯定是寿终正寝了。

而随着大靖国的灭亡,共和南京的民气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原本还有人担心他们的“投资”会因为共和大明的败亡而血本无归,但是到了共和三年的四月初,随着大将军李中山押着在建德俘获的靖国百官、宗室以及他们的家眷凯旋回到南京,在仪凤门内大街上举行了盛大的凯旋献俘典礼,便再也没有人对共和大明的前途抱有任何怀疑了。

随后,以《国士评》为首的一批鼓吹共和的报纸刊物,又开始长篇累牍报道茶山之战中大明的共和模范军是怎么以一敌五吊打耿精忠的赫赫战功。再加上浙江省下面的各府各县一个个被收复的消息不断传来,没过多久,还传来了耿精忠遁入海岛和宁波府全境也被收复的好消息。

而在南京的街头巷尾,南京的百姓们都开始议论起大明什么时候能打败吴三桂,收复江西、湖广,什么时候能扫平大周、大清,进而一统海内了!

虽然现在的大明仅仅拥有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这五个完整的省,再加上广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各一部,但是对共和充满信心的人们,都已经觉得他们所处的国家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国家,和之前那个死气沉沉的大明,还有那个让人始终处于恐惧当中的大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而这么一个充满生机的新兴之国,如何是吴三桂和康熙之流能抵抗的?

将来一统天下的,必然是共和大明啊!

生逢其时,还不赶紧加仓?

市井民间如此,共和大明的文臣武将们的兴致当然就更高,干劲儿也更足了……都是股东,都是替自己打工!能不积极一点吗?要是错过了这一波建功立业的“大行情”,那不得后悔一辈子?

所以回到南京城的李中山,每天都要接见一大群请战的文臣武将……大家都不怎么把吴三桂当回事儿了,何况是康熙?

不过李中山自己倒是挺谨慎的,回到南京之后,几乎每天都要去仪凤门内狮子山上的望江台观看长江水师的训练——现在大明陆军不愁了,无非就是扩建模范军,一个镇不够,扩建到两个镇三个镇,那怎么都够了。

但是大明的长江水师却是一个弱项!

李中山这些年主要发展陆军,水军基本是外包给翼王郑家的,连广东水师都是郑家的大将朱天贵和一票曾经依附郑家的潮州人(邱辉一党)办起来的。

而郑家办起来的水师似乎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是海军,不是内河水师!所以现在出现在狮子山下的长江水面上的战船都特别大!其中许多战船都没有桨,只要遇上风向不对或者没有文,它们就动弹不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不过这办法怎么看都有点可笑!

“世凯哥哥,我没看错吧?那些大船正被小船拖着走?”说话的是吴小艽,今儿她和刚刚生了“秀忠”的杨小环,以及还在李中山这里做客的尚淑英一起,陪着李中山瞪狮子山,一起观看水师训练。

听见吴小艽的问题,李中山就转过头,笑吟吟看着尚淑英,“淑英格格,你可看清楚了?知道见了吴三桂该怎么说吗?”

尚淑英已经不是第一天跟着李中山登狮子山了,每次她都能看见小船拖大船的训练项目——这显然不是在玩假,李中山真的打算把这几十条大海船开进鄱阳湖……

想到这里,尚淑英就半开玩笑地问:“大将军,您要奴家照实了去和大周皇帝说吗?这算不算是泄露你的军情?将来会不会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