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吴三桂要来江西,李自成率众上山(第3/4页)

一对射,李自成的人马上就吃亏了。吴世珏、林兴珠他们带来一千多燧发枪兵,而且还抢占了汉阳门城楼一带的城墙,在李自成的人压上来后,那是居高临下,弹如雨下,很快就打得李自成的老营兵死伤惨重。

不过李自成也是久经战阵之辈,看到打不过,也没有硬冲,而是一面转入防守,构筑街垒,一面派人出城调集援兵。

而吴世珏、林兴珠那边马上就转入了攻势,而且他们看到李自成的老营兵据守在街边的房舍中,于是就利用西北风起的机会沿街放火,然后利用烟雾掩护,将一个个“刀牌、火枪、弓箭”三人队派上打巷战。

精锐的吴周军很快就又一次占了上风。

打仗这一行,看来不是“越老越吃香”的,李自成的老兵无论对射还得近战肉搏,都不是吴家精锐的对手!

不过这个火一放就失去了控制,很快就越烧越旺,开始沿着汉阳门内大街一路蔓延,烧向皇城而去了。

被大火笼罩的城市,一下就有了一点地狱景象,无数的平民哭喊奔走,这些平民在城市各处逃散,也将“吴三桂兵到”的消息传到了城市的其他地方。

这下整个江夏都乱套了!

吴三桂的军队在武昌这里可没什么好名声!

他们要破了城,就算不屠一屠,也少不了一番虏掠。

所以慌乱的人潮都想要逃出城去,但是除了汉阳门外,江夏城其它的城门都紧紧锁着!逃不出去的人们,就在江夏城北、东、南三个方向上的几座城门内挤成一团,哭喊声震天,交相践踏,不知多少无辜百姓,就这样被滚滚历史长河给吞没了。

李自成则坐在江夏皇城的城墙上,瞪着一只眼珠子,怒气冲冲的在督战。

现在江夏城内的形势看上去当然是不大好了,但李自成依旧不大算放弃。他当然知道吴三桂派来偷袭武昌的这一路只是先锋或是偏师……但现在既然不知道吴三桂会出什么招,那就先应付他的这一路偏师吧!

只要能把他们撵出江夏城,那就这仗就还有的打!

正想到这里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烽火狼烟……汉口东北方!看来是随州有失啊!”

李自成心里面咯噔一下,马上就意识到不好了!

他抬头向东北方张望,现在是下午快到黄昏时,但是天气非常晴朗,天空清澈湛蓝,一座座烽火台上腾起的浓烟就显得非常扎眼了。

“皇爷,看来吴三桂还是避开了长江、汉水,集中兵力走枣随走廊南下了!”

李来亨的行军大司马胡一枪现在正站在李自成身边,他兜里还揣着大将军府的“锦囊计”——这锦囊计李自成已经知道了,但是却不愿意采纳。

不愿意采纳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将军府认为在长江航道完全打通之前,大明根本没有在湖广地区和吴周展开大决战的条件。

所以大将军府认为江夏、汉口、汉阳都是守不住的!

因此,建议在进行充分抵抗以掩护百姓和家眷撤离江夏后,可以考虑放弃忠王府所在的江夏城,然后转移到武昌府南部的幕埠山脉之中的九宫山去建立忠王行府。

这话就是说,要李自成上山建立抗吴根据地!

这他可就不愿意了,他为江夏城付出了多少心血?怎么能说不要就不要了?

另外,他现在放弃江山进幕埠山,等将来吴三桂被打跑了,这个江夏城还能姓李……姓李自成的李吗?

但是现在汉口东北的烽火台一个个都浓烟滚滚……

这只能说明一个事儿,吴三桂的大军正在进攻随州!

而随州一失,汉口北面对门户就洞开了。

“皇爷,咱们在随州以南直到汉口的地盘上没有多少人……一但随州不守,吴周军将如入无人之境,不数日即可抵达汉口。到时候再布置撤退可就来不及啦!

皇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咱们在幕埠山里有基础,退进去也可以坚守待援的。而干等在江夏这边,恐怕只能……错失良机!”

李自成的军队人数不少,家眷更多,而且一定还有不少江夏的百姓为了躲避残暴的吴军,愿意跟随李自成一起上山。

那么多的人要跑路,而且还要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没有个十天半个月慢慢撤退是不行的!

因为现在汉口空虚,而吴周军又突袭夺取了江夏汉阳门和汉阳门外的码头,以及大量的船只!

只要吴三桂的大军一到,立马就能渡江加入战斗。

到时候可就真的全完了!

所以,李自成不能看到吴三桂的大军到了汉口,再开始撤人出去。

他必须尽快做出决断!

“再等等!”李自成咬着牙道,“如果到明天早上,汉水沿线和长江沿线的烽火台再不点起来。这就说明吴三桂的主力是走枣随路南下的……那咱们就得赶紧开始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