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李自成,该你保卫大明朝了!(第2/3页)

朕这一次就要给他来个出其不意,从水陆直捣江夏,同时陆上的大军避开长江、汉水沿岸,走桐柏山、大洪山之间进兵,给李自成来个直捣汉口!”

一屋子的大臣,除了和吴三桂一起憋大招的吴应熊、吴应麒、吴国贵他们仨,其他人都惊了,吴三桂居然瞒着他们布署了一场那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他们这些当心腹的都不知道,李自成这个老贼就更没地儿去知道了,所以一准会被大周天子打个措手不及啊!

看起来这位大周天子宝刀未老啊!

……

长江的武昌段这两日都笼罩在一片大雪当中,这时大雪才转小下来,变成了雨夹雪,这一波西北风加上大雪,几乎就伴着这支荆州开来的“运粮船队”航程的始终,虽然冷了一点,但是却一路顺风,而且沿途遭到的盘查也很松懈。往往就是一条小船载着一个快要冻成冰棍的小吏靠上了随随便便查一下,顺便收点贿赂就放行了——虽然李自成对于忠王府所领的明属湖北的吏治抓得很严,但是长江上这些稽私查税的小吏们,还是很难管得住……毕竟大明忠王政权也是个家天下的政权,而且这年头对商业流通环节的征税和稽私就是个世界性难题,所以下面的小吏可操作的空间太大。

而吴三桂这边又是蓄谋已久,在上回李辅臣“解斗事件”之后,吴三桂就开始策划突袭武昌了!而具体负责执行的就是吴国贵和林兴珠。

他们俩知道李自成一定会在长江、汉水沿线节节布防,用一座座堡垒、关隘,来消耗吴家军的进攻动能。如果要一节一节打过去,那真不知道要打到猴年马月了!而要突袭……也不可能一个个突袭过去,更不可能对沿途所有的堡垒、关隘同时下手。

所以唯一可行的方法,也就是最冒险,最出人意料的方法——仅仅依靠三千精锐,伪装成商人和船夫,乘坐装满粮食的粮船,对武昌府首县江夏来一次突袭!

而为了确保这次突袭得手,这些乘坐在粮船上伪装成水手、商人的吴家军精锐都不能携带盔甲和长大兵刃,以免被李家的官吏发现。

当然了,火炮就更不能携带了——谁见过开着炮舰卖米的?

如果在以往,一支没有盔甲和长大兵刃,也没有火炮的军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但是自从有了可以装上套筒刺刀的燧发枪,无装甲步兵的战斗力就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吴世珏和林兴珠站在最前面的船头上,两人都披着蓑衣。

吴世珏手里端着一支极为珍贵的线膛燧发枪——这是李中山送给吴国贵、吴世珏的礼品,当时只送了十支,是给这爷俩打猎玩的。现在还有五支没有玩坏,吴世珏拿着的就是其中之一。

而林兴珠则拄着一柄砍刀,蓑衣下面的腰带上还有一支燧发手枪。

看着江夏汉阳门码头上的灯火在黄昏当中变得明显起来,两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吴世珏擦了擦飘到脸上的雨水,朝林兴珠笑道:“江夏在望,似乎全无戒备,咱们这回可以一举得手了!”

林兴珠在心里算着时间,喃喃道:“咱们早了一个晚上……不知道接应的人还在不在?还有,北线对德安府的突袭会在明天凌晨开始,咱们这边先动手了,随州的明军要知道了,北线的行动可就不能出其不意了……”

其实吴世珏在做计划的时候就在担心这个问题,南北两路的突袭行动根本不可能在时间上达成一致……所以任何一路先动手了,都有可能让后动手的一路失去突然性!

当然了,是有可能……不是一定会。

因为谁知道李自成那边的信息传递是个啥效率?

他强笑着对林兴珠道:“林老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我们有三千人,李自成在江夏的兵肯定不多。咱们说不定可以一举突入江夏的皇城,把李老贼一枪毙了!即使不成,也能把江夏闹个天翻地覆!江夏是李自成的老营,各地忠王军都接受江夏皇城内的忠王府行军大司马司的指挥,一旦指挥不灵,忠王军就有可能陷入大乱,那北线就能势如破竹打到汉口了!只要江夏、汉口被咱们取了,李自成的水师就很容易被卡在下游了。”

林兴珠是郑家军出身的,水上的事情他拿手,当下点点头道:“只要拿下汉口、汉阳,封锁长江没有多困难……毕竟李自成的水军现在都去了下游,逆流而上要冲索江的浮桥是非常难的。”

吴世珏笑着点点头,然后就专心地看着船慢慢地驶向江夏城汉阳门外的码头。

因为李自成经营有方,江夏城外汉阳门码头一带极为繁华,不仅兴建了许多码头,还依着城池修了许多酒楼商铺旅店,哪怕到了夜里,也是一派繁华景象,甚至江夏城的汉阳门也很少会在夜间关闭。在李自成看来也没那个必要,汉阳门两侧的城墙上布置了不少大炮,还驻扎着一个营的守军,而且城门虽然不闭,但也有阻挡人群出入的木栅栏——这是用来查税的,商人带着货物进城是要交税的!而且守门的忠王军也非常精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