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谁还没个不孝之爹呢?(第2/3页)

可问题是康熙这一仗怎么打得赢?

他现在就是大清版的小明王韩林儿啊,他这是“康林儿”啊,吴应熊、吴应麒都憋着口气儿要砍死他,再过一阵说不定吴三桂也会来,到时候西安周围的吴家军没有十五万也得有十万,康熙拿什么去打?

而对北京的摄政王福全来说,替康熙解围搞不好就是自寻死路……康熙要回了北京可不会念他的好!还不如就让康熙在西安慢慢熬着,康熙多熬一天,福全的权力就会多巩固一分。

想到这里,陈廷敬就深深吸了口气,对康熙道:“皇上您这是以天下为重……您只要能在西安一直守下去,天下大势就有扭转过来的一天!”

熊赐履也点点头道:“皇上,现在的天下大势看似危机,其实却是一个‘熬’字局,西安被吴应熊这个逆贼围着,而安王的大军也屯驻在了南京城外。李自成在九江那边也久攻不下,师老兵疲。咱们只要能熬到安王打破南京,关中的危局也就解了……到时候吴三桂一定会先下江南而求得一个半壁之固,然后再和皇上您争天下的。”

康熙皱着眉头,低声说:“话是这么说,可西安能守住吗?”

“能!”陈廷敬一咬牙道,“一定能!皇上,西安城高墙固,守军虽有不足,但只要将赖塔、费扬古所将之军悉数撤回,就可以稳稳守住西安了。”

“撤回赖塔、费扬古?可这么一来吴应麒岂不是……”

陈廷敬哼了一声:“吴家的皇位也只有一个!”

康熙扬了扬眉毛,赞同地点点头:“那如果再多数万守军……西安城内粮草可否充足?”

“不足,”陈廷敬说,“但皇上只要将西安城中的汉人百姓全数逐出,让他们去投靠灞上的吴军,那粮草不足的就是吴应熊了!”

现在西安城内储备的粮食还可以再维持不到一年,不过那是考虑到城内十几万汉人百姓的消耗的。如果把他们撵走,同时再抢走他们手头的口粮……那即便赖塔、费扬古的大军返回,西安城内的粮食也足够维持上两三年了。

如果赖塔、费扬古回西安的途中能再抢一点,说不定可以维持更久。

“可吴应熊会收留他们?”康熙眉头皱得更紧了。

“一定会!”熊赐履道,“吴家的地盘人烟稀少,特别是四川一带千里荒凉,如果平白有十数万人来投,吴应熊怎么可能不要?那些人收下来,加强的可是吴应熊的实力!况且这十数万人对吴应熊而言可是关中的人心!他要是眼睁睁看着这十数万人饿死,那他还怎么和吴应麒争权位?”

康熙心说:合着吴应熊要人心,我就可以不当人了?

想到这里,他也只能点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不过困守孤城也是下下之策吧?如果吴应熊、吴应麒坚持下来,那朕如之奈何?”

“皇上,”陈廷敬仿佛就在等康熙的这句话,“您说得极是,困守孤城肯定是下策……但如果有人能在外围经营,不断牵扯吴应熊、吴应麒的精力,打他们的粮草补给,他们还能专心围城吗?”

“那谁能在西安外围经营?”康熙问。

“皇上,”陈廷敬说,“江南的军报上说,现在朱三太子在江南、江北大办团练……已经拉起数万之众了。这办法咱们也可以学啊!”

“怎么学?”康熙连忙追问。

陈廷敬马上说:“皇上,您可以下诏给各地在籍官员,命他们出任团练大使、团练副使,和各地督抚一起筹集军饷,招募兵丁,组织团练……臣还愿意带头回山西,先散尽家财,然后为皇上向晋商募款,筹得军饷后再为皇上组织晋勇!

另外,前任黄州知府于成龙在黄州沦陷后也回籍待参了……他可是难得的能吏清官,在山西极有声望。皇上如果能让他和臣一起办晋勇,不出数月,臣和于成龙就会替皇上拉扯起两万精兵了!”

真是忠臣啊!

还要散尽家财替朝廷办团练……还有更忠的臣吗?

康熙欣慰地点点头:“好!陈师傅,朕就命你为钦差督办山西团练大臣,让于成龙副之……不过只要一个山西团练恐怕也不足用吧?还有谁可以办团练?”

熊赐履马上接过问题道:“皇上,赖塔麾下的绿营新军总统大臣孙思克是孙得功之子,对大清一片赤胆忠心……而且他又在西北一带当了多年的总兵,熟悉当地情况,皇上不如任之为宁夏节度使,让他自己去经营宁夏。另外,甘肃提督王进宝久在甘肃,军功卓著,忠心耿耿,若能委任为河西节度使,至少可以为皇上牵制一下吴应麒。”

康熙思索了一番,点点头道:“好,就怎么办……山西的团练朕不让人去办,福全也会让人去办,宁夏、甘肃的节度使朕不委任,福全也会派人去做……朕就不麻烦这个好兄弟了!”